一、蓟州区2021年底乡村旅游辐射到多少镇和村

两个镇,十五个重点村。2021年底蓟州区全区拥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4个,2021年蓟州成为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二、蓟州区地理环境怎么样

蓟州区,隶属天津市,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市之腹心。那么网友们知道蓟州区地理环境怎么样吗?

蓟州区

1、位置境域。蓟州区位于天津市最北部,东临唐山市玉田县、遵化市,西接廊坊市三河市,南依宝坻区,北与承德市兴隆县、北京市平谷区。介于北纬39°45'~40°15',东经117°05'~117°47'之间,东西宽56千米,南北长55千米,总面积1590平方千米。

蓟州区南距天津市区115千米,西距北京市区88千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68千米,东距唐山90千米,北距承德220千米,地处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市之腹心。

2、地形地貌。蓟州区为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分布。北缘最高点为九山顶,海拔1078.5米,南部最低处在马槽洼,海拔1.8米。南北高差1076.7米。山区面积840.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504.72平方公里,洼地面积245.2平方公里。

3、气候。蓟州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5℃,降水量678.6毫米,无霜期约195天。气候特征一是季风气候鲜明,风向季节更替明显,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二是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小,受大陆影响显著。三是“雨热同季”,夏季高温,季风盛行,降水集中。四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秋季气温明显下降,冷暖适中,冬季气候寒冷、大地封冻。

4、水文。蓟州区的内河是州河,主要流经蓟州平原区,贯穿南北。州河自上而下接纳支流有:黎河、沙河、果河、淋河、幺河等支流。蓟州区境内的一级河道有蓟运河、泃河、州河,蓟运河是由泃河和州河两大支流汇合而成。此外,蓟州区还有翠屏湖位于城东4公里处,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库容量15.59亿立方米。

以上就是对于蓟州区地理环境怎么样的相关内容。

三、今冬将迎游客二亿三千万人次 冰雪旅游收入可观

来源:海外网

在大众 旅游 时代,冰雪已不再是老百姓要躲避的冷资源,而是人们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冰雪 旅游 已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成为冬季消费的新 时尚 。2021中国冰雪 旅游 发展论坛近日举办,期间中国 旅游 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 旅游 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1年是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冰雪 旅游 已成为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3亿人上冰雪的示范产业。

飞入寻常百姓家

冰雪是大自然的馈赠,冰雪文化、冰雪 旅游 已融入人们休闲 娱乐 、强身健体的日常所需,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选项。

《报告》显示:人们对冰雪 旅游 振兴的信心已恢复,82%的消费者有意愿进行短距离冰雪休闲 旅游 活动,有53%以上的消费者会选择维持往年消费水平或者增加预算。疫情防控和消费升级倒逼冰雪 旅游 市场需求结构加速变迁,周边化、亲子家庭化、智能化、定制化、品质化、散客化和无接触需求成为主流。从客源构成来看,本地区游客占比近60%,冰雪 旅游 本地化特征显著,参加冰雪 旅游 的方式主要是与亲友结伴同行。从旅行时间来看,冰雪 旅游 通常是中短期 旅游 ,选择2至3天出游时长的游客最多。从冰雪 旅游 花费的构成来看,住宿花费最大,其次为交通、游览门票、购物、饮食、 娱乐 和其他消费,游客住宿主要选择经济型品牌酒店和精品民宿。

玩冰雪正在成为百姓冬季的 时尚 新民俗。冰雪文化的氛围已形成,冬天玩冰雪已成为 时尚 的生活方式,被压抑的国内 旅游 需求会延续冰雪游的增长态势,比如崇礼、吉林、亚布力、哈尔滨等热门区域将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今冬冰雪 旅游 的价格普遍下降,游客可享受到更多实惠。

在游客需求驱动和高品质冰雪 旅游 供给刺激下,预计2020-2021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 旅游 人次将达到2.3亿人次,冰雪休闲 旅游 收入超过3900亿元,冰雪 旅游 红利将惠及更多中老年人、青少年、低收入群体等。

拉动经济新动能

冰雪冷资源变成 旅游 热经济,在全国冰雪资源最丰富的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冰雪 旅游 产业最为集中,发展也最好。文化和 旅游 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宋奇慧表示,冰雪 旅游 作为 旅游 业的重要业态,对促进境外消费回流,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全民健身和 健康 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冰雪 旅游 持续成为投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2018-2020年3年间,中国冰雪 旅游 投资总规模超过9000亿元,其中2018-2019年约为6100亿元,2020年吸收重资产项目投资额约3000亿元,保持住了稳定增长趋势,疫情并未打断冰雪 旅游 重资产项目投资的总体进程。

目前,中国冰雪 旅游 正从体制完善走向机制构建。国家层面出台的涉及冰雪 旅游 的政策超过14项,内容涉及到冰雪消费、国民 健康 、冰雪运动、 旅游 等,河北、黑龙江、吉林、北京等省市出台了22项涉及冰雪 旅游 的产业政策。《报告》建议,未来要加快冰雪政策的集成创新,推动行业从政策红利向市场红利转变。

求创新前景可期

冰雪 旅游 是现代产业,更是当代生活。中国 旅游 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的今天,冰雪 旅游 不只是去雪地滑雪那么简单,而是让国民领略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在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当地文脉的基础上,培育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的冰雪 旅游 目的地、冰雪 旅游 线路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 旅游 产品。

年轻人正在创造面向未来的冰雪文化,从2021年元旦假期冰雪 旅游 市场数据来看,年轻人喜欢新潮 时尚 的事物,推动了高山滑雪、雪地摩托、冰上越野、雪中摇滚、无人机、灯光秀等冰雪游新项目发展。

冰雪 旅游 发展到新阶段,不能只靠传统资源,必须导入新要素新动能,才能够满足新需求。宋奇慧表示,要深入挖掘本地特色的冰雪文化,做足冰雪文章,避免同质化,包括冰雕、雪雕、冰雪小镇的设计,将冬奥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注入冰雪 旅游 中,并推出以冰雪为主题的省级和国家级的 旅游 度假区。

《报告》显示,中国冰雪 旅游 开始从注重市场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更广泛游客参与、更多产品创新和更高的品质提升成为新时期冰雪 旅游 发展的重点。未来,冰雪 旅游 将朝着大众化、现代化、品质化、产业链化、标准化、全域化、国际化等方向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平衡冰雪 旅游 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开发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冰雪 旅游 产品,大大提升冰雪 旅游 的便利性,通过大力推进冰雪 旅游 的数字化和数字冰雪的产业化提升冰雪 旅游 的现代化程度,推动冰雪 旅游 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局面。

链接:本次论坛评出的特色榜单

2021年冰雪 旅游 十佳城市:哈尔滨、张家口、沈阳、吉林、长春、乌鲁木齐、呼伦贝尔、阿勒泰、牡丹江、黑河

十大冰雪经典:大雪时节采头冰、松江赏雾凇、元宵围火滚冰、断桥赏残雪、冰雪那达慕、冰灯游园会、什刹海溜冰、查干湖冬捕、雪山下泡温泉、毛皮板滑雪

十大冰雪 时尚 :漠河找北、冰雪光影秀、雪乡跳雪坑、寒地极限自驾、雪地摇滚、北极熊酒店、冰川卡若拉、深坑悬浮雪世界、雪国列车、禾木冰雪摄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1月08日 第 12 版)

四、浅谈冰雪旅游的发展 论文

冰雪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北方冬季最为流行的旅游项目之一,不仅增进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吉林省是中国冰雪运动的主要基地,吉林省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2007年长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冬会,有力地推动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了体育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及冰雪旅游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方式。体育旅游从广义上可概括为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是指旅游者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重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分为以探险、趣味、健身为主的参与性旅游和以观赏体育比赛、娱乐为主的观赏性旅游。冰雪旅游是指人们在冰雪环境中进行的综合旅游活动,是短期体验冰雪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主要是冰雪健身运动及欣赏、冰雪艺术欣赏、冰雪文化娱乐、冰雪民俗活动等。冰雪体育旅游已成为体育旅游的一个新亮点,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展现状及优势

吉林作为生态旅游名省、东北亚核心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积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冰雪资源非常丰富,不仅适用于冰雪运动竞技,更适合冰雪体育旅游娱乐活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更有着长白山、松花江、松花湖、雾凇等名胜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每年各地举办的各种以冰雪娱乐为主题的冰雪节都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特别是2007年吉林省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这期间吉林省接待旅游者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4%:旅游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长25%,约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16%,冰雪旅游给吉林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对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场馆设施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和冰雪旅游产业水平,提升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规模和档次。

目前,吉林省具有22个一定规模的滑雪场,集中分布在长春、吉林、延吉、通化这几个城市,其中有11个滑雪场集中在长春、吉林两地。这些滑雪场不仅供专业运动员训练使用。也对旅游观光的游人开放。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吉林省滑冰馆、吉林省速滑馆、长春市五环体育馆等一批场馆是我国目前综合条件设施最好的冰雪运动场馆。长白山高山冰雪训练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高山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此外吉林省还有一些以娱乐或培训项目为主的滑雪场,距离城市较近。有的就在市内,交通便利,功能完备。非常适宜发展滑雪旅游。而群众性的冰雪娱乐场地则遍布全省各地,以娱乐为主的冰雪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茶、丰富多彩。吉林省现在正在对现有的几个大型雪场进行投资扩建,建设高标准的配套实施,增强接待能力,一定会有力地促进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

三、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冰雪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全国开展冰雪旅游的已有20多个城市,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深入研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缺乏名牌战略意识,知名度较低

虽然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市场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缺乏塑造吉林冰雪旅游名牌的整体战略意识,没有树立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现有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冰雪旅游项目显得单调。从人力、财力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上还不够,尽管吉林省自然环境优于黑龙江省,但冰雪旅游的知名度明显低于黑龙江省。还没有像哈尔滨的冰灯、冰雕这样在国内外游客中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二)尚未形成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链。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吉林省除2-3个大型滑雪场软硬件条件优良外,其它的雪场相配套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基础设施相差甚远。成规模的冰雪娱乐公园也仅限于长春、吉林两市。很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冰雪体育旅游专业知识、服务质量工作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统一的科学管理

冰雪旅游近年已被吉林省列为重点发展支持的一个行业,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发展速度快。但还缺乏冰雪旅游从开发、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规划。特别是无序开发、私建小雪场,必要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无法跟上,专业人才有相对较少,加上管理者在指导思想、经营意识和法制观念上还存在着不同和一些偏差,相互排挤、无序竞争,各自为政,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呈现出散乱的状态,损害了吉林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

四、促进吉林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强对冰雪体育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开发与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以防因重复性建设而造成的对资源浪费和破坏。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财政上给予扶持,积极鼓励社会投资,也可以引入企业、外资的投资,多渠道融资开发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加大冰雪旅游的建设投入,并在相关配套设施、相关产业方面进行宏观调控,逐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达到规模化、集团化,这样有利于形成冰雪体育旅游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竞争力,实现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企业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针对广大游客对冰雪体育旅游的需求,做出可行性发展规划,促进企业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二)打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产业

吉林是我们国家生态试点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冰雪旅游促进了吉林省与国内、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可以有效带动交通、通信、餐饮、服务、旅游产品等相关行业的开发。随着人们收入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必然会改善消费结构,发展旅游拉动内需,是拉动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宣传,打造名牌,提高知名度

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的自然条件及硬件设施并不比黑龙江省差,但从冬季旅游人数、收入来看却远远比不上黑龙江省。主要就是宣传力度差,没有精品、名牌产品。导致在国内外的游客中的知名度较低。

1

要加强宣传力度。吉林省各地每年都要举行一些冰雪节活动,像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旅游节、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中国长白山国际冰雪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冰雪活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2007年长春又成功举办了亚冬会,形成以竞技滑雪与旅游滑雪相辅相成的和谐体系。这些都是宣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的好机会,以此树立吉林省作为我国滑雪旅游胜地的形象,提升吉林省在全国冰雪旅游行业的地位。

2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要利用中国四大景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长白山等省内人文和自然名胜的效应,开发独具魅力的冰雪旅游精品热线、打造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品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滑雪旅游者的需要。才能做大、做强吉林冰雪旅游市场,增强吸引力,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推动相关冰雪产业链建设,把吉林冰雪体育旅游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3

开发冰雪旅游纪念品。开发富有吉林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新颖别致的纪念品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收入,也是宣传吉林冰雪旅游的直接形象“广告”。

(四)加强冰雪体育旅游场馆的合理开发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现有资源,面对不同消费者,形成各自特色。达到人们冬季体育运动娱乐健身的目的,满足人们对冬季体育娱乐的高品位需求。

(五)提高管理水平,改善软硬件条件

随着冬季冰雪旅游的不断升温,吉林省冰雪场馆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知名度的提高,在管理上、软硬件上还应再进一步提升。首先要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引导大众娱乐体育需求,扩大消费。其次,要以国外高水准的冰雪体育旅游地为标准,学习其先进经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场馆娱乐设施和服务标准,加强交通、食宿、通信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冬季来吉林省旅游。

五、"冰雪旅游"的概念

冰雪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是一项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产品。1、参与性

冰雪旅游[1]具有极强的参与性。这一特点一方面是由冰雪旅游的起源决定,对冰雪资源的开发利用最早是源自古老民族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是由游客的旅游需求决定,在寒冷的冬季,仅仅是静态的观赏冰雪美景是不够的,游客们更期望能够参与冰雪运动,在冰天雪地里痛快酣畅的玩上一把。

|

 冰雪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是一项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产品。

1、参与性冰雪旅游[1]具有极强的参与性。这一特点一方面是由冰雪旅游的起源决定,对冰雪资源的开发利用最早是源自古老民族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是由游客的旅游需求决定,在寒冷的冬季,仅仅是静态的观赏冰雪美景是不够的,游客们更期望能够参与冰雪运动,在冰天雪地里痛快酣畅的玩上一把。2、体验性在东北,游客可以看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纵情于白雪之间,体验冰雪旅游真谛,尽情享受冰情雪韵:在林海雪原间激情滑雪,尽享自由快感;在无垠的雪原冰湖上驾驭雪地摩托飞驰,体味北国银白世界的神韵;在辽阔的雪原上跨上骏马驰骋,感受游牧民族的生活情趣;坐狗爬犁奔跑在冰雪上,饱览北国风光。3、较长的逗留时间较高的旅游消费与较高的重游率由于冰雪旅游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使得游客的游玩时间相对较长,从而带来较高的旅游消费。冰雪旅游相对于传统的观光旅游,属于高消费的旅游活动,例如,参与滑雪运动需要在装备等方面付出一定的成本,而度假旅游更需要担负较高的餐饮、住宿费用。此外,冰雪旅游拥有较高的重游率,回头客多,重复消费率较高。尤其是滑雪运动,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很多人有可能成为滑雪的终身爱好者。4、对资源较强的依赖性冰雪旅游的开发对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必须同时具备寒冷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地形条件。因为有条件开展冰雪旅游的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其旅游区必须处于寒温带或中温带,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的平均气温为-30℃~-18℃左右,且山地面积多于平地,一般是坡度轻平缓,雪期长。如果只是具备了寒冷的气候条件但是缺少坡度适宜的山地便无法建设滑雪场,山地众多却纬度偏低也没有可能出现自然降雪。 5、健身性和休闲性滑雪运动是冰雪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体育活动,可以锻炼身体、消除疲劳、增进健康。对于长期居住和工作在城市里的人们,可以调节快节奏工作带来的压力,有助于摆脱生活的单调与烦恼。在得天独厚的冰雪环境中锻炼身体,既增强了人们的御寒能力、提高体质和健康,还可达到放松心情、调节生理和健身休闲的目的。

(一)观光类1、冰雕(展)以冰为原材料按照具体的需求分为装饰冰雕、注酒冰雕、婚礼冰雕、冰雕容器、冰雕酒吧、节日冰雕等多种形式。国内较为出名的有每年一次的哈尔滨冰雕节、冰雕大赛等。2、冰灯(展/会)冰灯融冰雕艺术和灯光艺术为一体,分为室内冰灯展和室外冰灯展,例如地坛冰灯展是常年室内冰灯展,它融洽了中外雕塑艺术的精华,展出面积约1500平方米,共有作品30余组,100余件。作品有反映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十二生肖、东北三宝、五谷丰登等冰雕、作品,以及小朋友喜欢的童话故事人物,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猴子捞月亮等冰雕精品,还有著名的天安门城楼,华表异国风情、欧陆情缘等冰建筑,非常特别的是还有南方冬天难得一见的树挂、冰凌等东北自然冰雪风光。又如哈尔滨冰灯节,在公园展出,旅游者除了可以参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外,还可以加入东北令人目不暇给的各类雪上活动,如乘冰帆,打冰撬,溜冰,滑雪或参加冰上婚礼,冰雪文艺晚会等等。3、冰瀑瀑布在寒冷季节凝结成美丽的冰瀑,例如北京京东第一瀑布在冬季凝结为冰瀑,还有四川九寨沟冰瀑、辽宁龙潭冰瀑等等。4、雪雕(展)  雪雕,又称雪塑,是把用雪制成的雪坯经过雕刻,塑造出的立体造型艺术,与冰灯,冰雕并称冰雪雕塑艺术. 压缩的雪坯有硬度,可以雕刻,加上雪有黏度,又可堆塑,使雪塑既有石雕的粗犷敦厚风格,又有牙雕的细腻圆润特点,形式厚重,空间感强,银白圣洁,富有光泽,雅俗共赏.尽管雪雕的寿命和其它雕塑作品相比十分短暂,但雪雕作品要比石雕,泥雕更有灵气,哈尔滨举办的第十四届雪博会用雪 4万立方米,第十五届4.5万立方米,作品已增至400多件。到了2004年的第十六届,用雪已达9万立方米,多于前两届的总和,另增加了5万立方米的冰景,展出面积也由上一届的35万平方米扩至90万平方米,并且埋电缆,拉电线,安灯具,夜晚也对游人开放。5、冰挂雾凇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例如吉林的雾凇,号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每年都吸引几万中外游客远道而来。(二)运动休闲类1、冰上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包括: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雪撬运动,以及冰车、冰上溜石、冰壶等运动项目。2、雪上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包括:单板滑雪、双板滑雪、自由式滑雪,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飞雪、花样滑雪、特技滑雪、雪上芭蕾、技巧速降、带翅滑雪、多项滑雪、森林滑雪等现代滑雪项目。3、其他休闲运动类项目主要指的是除竞技运动项目之外的冰雪相关的运动休闲类项目,如:攀冰、冰上风火轮、登雪山、仿真滑雪、仿真溜冰、滑雪机、雪地足球、冰钓、冬泳等。(三)节庆类节庆是景区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吸引力的重要砝码,冰雪旅游同样也不例外,尤其是结合各地民俗而打造的一些节庆类冰雪活动,更是为冰雪旅游拓展了更大市场。目前和冰雪旅游相关的节庆有冰雪旅游节、冰雕艺术节、雪雕艺术博览会、冰灯节、冰瀑节、冰钓节等。(四)赛事类1、专业赛事滑雪类比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赛、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赛、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单板追逐赛、冬季两项赛等。冰上运动比赛:花滑锦标赛、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掷冰壶赛等竞技比赛。大型赛事国家专业机构组织,小型赛事一般由俱乐部等小型专业团体发起,旅游目的地或者景区通过举办各类专业赛事,提高了景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景区知名度,为游客简单冰雪运动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例如即将在哈尔滨举办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亚布力滑雪场有多项赛事,届时会有更多的世界游客更加了解哈尔滨,也会有更多的游客在赛事前后到亚布力滑雪场游玩。2、趣味赛事除了专业赛事在景区的举办外,作为娱乐活动的一部分,趣味赛事也是经常被游客喜闻乐道的重要项目。常见的趣味赛事有穿越冰池趣味赛、堆雪人大赛、雪撬大赛、“雪花小姐”选拔赛、雪雕比赛、冰上拔河、推爬犁、雪地投准,雪地套圈,冰雪嘉年华,冰上风火轮等等。趣味赛事相对简单,危险系数小,对专业化程度要求不高,适合大众游客娱乐。(五)游乐类1、冰雪游乐场(园)冰雪旅游场(园)集观光与娱乐为一体,是一个综合性冰雪休闲之地。它往往包含多种娱乐场所,如攀沙岩、滑雪场、冰球场及雪地摩托车场等高档娱乐项目设施,还可以结合一切节庆活动等,本身作为吸引物,是较为独立的冰雪旅游项目,对地区甚至全国都产生较大吸引力。如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冰雪游乐园等。2、景区内依托冰雪的游乐项目:(1)雪上游乐项目如:雪地爬犁、马拉雪橇、狗拉雪橇、雪圈、雪地摩托、雪地自行车、雪地卡丁车、雪地滚球、雪雕、打雪仗等。(2)冰上游乐项目包括冰爬犁、冰壶、冰橇、冰帆、冰猴、冰上单刃滑车、冰上卡丁车、冰上坦克车等。3、其他游乐项目如雪地飞车、滑雪体感机等游戏机、游乐机,及冰山等其他一些新兴游乐项目。(六)演艺类冰雪演艺类活动包括冰雪文艺演出、冰上舞蹈、冰上体操、冰上模特秀、冰雪训兽等。例如冰雪节开幕的以冰雪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包括冰上舞蹈如冰上芭蕾,冰上交际舞等。第九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文艺表演中冰雪大世界首次与北方森林动物园合作推出“北方冰雪驯兽表演”,雄狮与猛虎在冰雪中一展凶猛与狂傲,黑熊的诙谐将令游客捧腹,小猪在驯兽员的指挥下乖巧可爱,冰上演艺的丰富延伸更是将冰雪演艺推向高潮。(七)其他休闲体验类随着休闲旅游的兴起,冰雪旅游也开始冲破传统的冰雪观光演绎着新的体验方式,如:冬季采摘、雪地温泉、冰雪酒店、冰雪博物馆、冰雪高尔夫、雪上飞碟、雪地射箭、雪按摩等。在旅途中如果不注意天气的变化,特别是寒冷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就可能受到某些疾病的侵袭。在游客中,有些是从南方到北方,有些户外活动比较多,还有些是年老体弱者,这些人尤其需要防寒防冻。冬季在户外旅游,人体暴露部位或末梢部位(如手指、足趾、面颊)的皮肤长时间受寒冷和潮湿刺激,就可能在皮肤上出现红斑并伴有异常感觉,严重的可发展成水疱、溃疡。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逗留时间过长,不仅会发生皮肤损伤,还有可能引起全身性的疾病。在寒冷的环境中,心脏病、脑中风、流感、冻疮、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将明显上升。而在冬季旅游中,气温及湿度低、气压高、风速大的天气很常见。当气温从零上降至零下,短期内感冒的人数会骤增,其中不乏青年人。慢性支气管炎也可能在寒冷干燥的气候中复发。为了防止冻伤,注意服装的保暖很重要。最外层的衣服应有防风性,可选呢绒、毛皮或皮革质地的衣服;羽绒衣内可形成相对不流动的空气层,保暖性很好,是冬季旅游的首选服装。内衣要柔软、吸湿、透气,以利保湿、干燥。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 要想在冬季旅游不受寒冷气候的伤害,增强自身防寒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调整饮食,增加肌体代谢,是提高肌体产热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上,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须增加代谢,加之旅游中要消耗不少体力,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冬季旅游者的膳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营养素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都要超过平常,不能像平时一样过分地强调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瘦肉类、蛋类、鲜鱼、豆制品、动物肝脏对补充人体热量很有好处,可适当多食用。另外,要纠正喝酒取暖的错误观念。酒精和水不能产热,相反,酒精能刺激体表的血管,使体表血液循环增加,人感到“发热”,实际上人体在丢失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