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线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在线旅游市场早已不同往昔,烧钱带来的效果越来越差。随着消费升级趋势愈演愈烈,用户对在线旅游市场提出更高要求,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在线旅游的发展将呈现新趋势,市场规模、格局随之发生改变。

在线旅游发展概况

在线旅游是由旅游中介服务提供商或在线预订服务代理商或传统旅游企业提供,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运作旅游产品及其分销系统的旅游经营体系。

从行业细分产品与服务角度来看,在线旅游行业可细分为机票在线预订市场、酒店在线预订市场、度假产品在线预订市场以及其他旅游服务市场。

2009年以来,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市场交易规模从619亿元增长至5403亿元,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从增长趋势来看,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维持在40%以上,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403亿元,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占整体旅游交易规模的比例(在线旅游渗透率)为13.1%。

分析认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旅游市场的扶持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的大前提;二是核心运营商纷纷推出了各种优惠促销活动,低价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传统线下转向线上预订。

2009-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走势图(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在线旅游行业报告》

与此同时,在线旅游用户数量也迅速增长。截至2015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60亿,较2014年底增长3782万人,增长率为17.1%,使用率提升至37.7%。

在线旅游市场趋势

在产品结构上,未来,在线机票市场的营收比重将会持续微降;酒店和度假的营收比重相对提升。尤其是2013年10月《旅游法》发布以来,对于传统线下旅行社造成较大冲击,由于在线旅游拥有价格透明,产品多样化等优势,形成游客线下到线上的转移的趋势,在线度假业务将保持较快增长。此外,未来几年在线旅游细分市场发展将趋于均衡

二、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三、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现在受到巨大冲击,国内旅游在经受巨大冲击后仍仅呈现缓慢恢复的态势。

旅游业将迎来快速增长的重要机遇期,前景还是很不错的,面向未来,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旅游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旅游业存在巨大投资机会: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国旅游投资继续保持逆势上扬的态势,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

来旅游业发展将向跨界融合方向迈进,以传统观光游览为主要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四、在线旅游平台的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

在线旅游在2020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客流量减少,市场规模下降。但是我国疫情的控制较好,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在线业务也将随之恢复。目前在线旅游行业以携程派系为主,行业集中度高。

疫情对在线旅游市场冲击较大

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在线旅游产业遭受巨大冲击。景区闭园,航班停飞,餐馆暂停营业,酒店闭店等,最重要的是人们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消费等,对于在线旅游企业来说,客源大量减少。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373亿,较2019年底减少3705万,占网民整体的41.3%。

在线旅游的市场规模因疫情的原因大福下降。2019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全年交易规模达到10866.5亿元人民币,线上渗透率预计达到16.7%,成功突破万亿级规模,同比增长11.4%,增幅较2018年提升2.1个百分点,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首次岀现负増长。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数据预测,2020全年市场交易规模约为7950亿元,同比下降26.84%。

携程高位领先其他平台,美团线上旅游业务快速增长

目前,在线旅游网站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携程,去哪儿,飞猪,继续保持哦高位运行;第二梯队为同程旅游,艺龙,美团,途牛,驴妈妈等现在旅游组成。第三梯队为其他在线旅游平台。

从竞争格局来看,无论是酒店、机票,还是周边游、出境游,携程双管旗下,一方面布局自身业务,同时也通过资本收获盟友。另一方面,美团在中低端酒店咄咄逼人,2019年美团点评全年交易额6821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323%。

注:在线旅游厂商交易规模指数由个在现场旅游厂商季度公开财报中应收数据,营收入同比增长,环比增长,供应商征资数据支持核算而来。

在集中度方面,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以携程、去哪儿为主体的携程系共占69.47%的市场份额,从TOP3份额来看,携程、去哪儿和同程旅行共占80.55%的交易份额。

未来在线旅游行业仍然是增长趋势

疫情对在线旅游依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在线业务也将随之恢复。另一方面,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出游的消费模式:无人酒店、电子机票、AI机器人服务等减少接触的旅游服务更被消费者所看重。消费需求升级叠加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在线旅游将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预计未来,我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也将持续放缓,到2026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22000亿元。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

五、网络口碑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是具体指标有什么

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体验和享受。现阶段,人们已经把旅游作为工作和学习之余的重要娱乐方式之一,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浪潮中,技术平台的服务为消费者信息沟通和交换提供了途径和平台,特别是在消费者没有消费经验和感知风险时,更愿意相信网络口碑。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及其传达给游客的感知信息的重要性。更多的旅游者习惯于在出行前通过互联网查询旅游信息和游客评论信息。作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尤其如此,浏览网络旅游资讯、游记、评论成为了旅行前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研究现状

网络口碑逐渐成为一种人们对商品或服务好坏的评判标准,大家觉得游客在网络中发布的游记、评论、留言是旅游后形成的真切的、可确信的反馈意见,并且可以给他们的旅游意愿提供值得珍视的经验。另外,由于网络口碑传播的保密性、交流形式和渠道的多样性,交流的广度以及交流的有效性使网络用户能够表达他们对互联网和游客旅行的看法和经验,网民也愿意在网络口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及体验感受,游客的旅游决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口碑的影响[1]。2020年初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的活动半径急剧缩减,旅游市场遭到疫情重创。根据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3.42亿,较2020年3月下降3052万。较2020年6月提升5596万,占网民整体的34.6%[2]。后疫情时期,人们的出游意愿更强烈,从清明假期、“五一”小长假、“十一”黄金周数据来看,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态势强劲,高校大学生也表现出明显的旅游需求。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探究网络口碑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力求为大学生出行决策及旅游企业拟定口碑营销方案提供实践参考。

近年来,学者们比较关注网络口碑对消费意愿和决策的影响。Gelb等(1995)较早将网络口碑定义为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络对产品或服务等进行的交流与评价[3]。梁金凤(2019)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建立一个经验模型,其根据实际研究得出旅游态度在大学生自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互动性、感知愉悦性和旅行意愿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4]。陈园园等(2019)研究发现旅游应用的有用可信度、网络口碑同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旅游兴趣、信息搜寻和评估表现为显著正相关[5]。陈琳颖,许必芳(2019)表明,网络口碑的数量、鲜明性以及感知有用性对韩胄师范大学学生的出行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6]。杨帆(2020)结合实证分析和定性描述,重点研究了口碑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影响旅游者情绪,个人特质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有差异,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与网络口碑传播意愿正相关[7]。孙颖,李文娟(2020)研究了网络口碑与游客出游意愿之间的关系,提出网络口碑来源可信度、网络口碑方向、网络口碑数量、网络口碑内容可信度、发送者专业性同游客出行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影响[8]。侯俊东等(2020)整合网络负面口碑信息属性,来源及传播对象三个方面,形成"网络负面口碑—感知风险—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分析框架,探究了网络负面口碑不同信息类型和来源可信度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9]。较多学者对网络口碑影响力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和定性定量分析,但国内旅游领域的网络口碑研究仍相对缺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