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旅游者在境外消费大于国内消费

可能觉得境外的一些产品没怎么见到过,或是境外的东西带给亲朋好友更有面子

二、入境旅游业务与出境旅游业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入境旅游业务与出境旅游业务的主要区别是:

(1)旅游主体不一样。入境业务中的旅游主体是居住在中国内地之外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出境业务中的旅游者则是居住在中国内地的中国公民。

(2)旅游客流的流向不一样。入境业务是海外旅游者来中国内地旅游,出境业务则是中国公民离开大陆去海外旅游,方向相反。

(3)旅游消费的流动方向不一样。入境业务的旅游者消费主要是在中国内地进行;而出境业务的旅游者旅游消费基本上在境外发生。

(4)出境旅游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非常繁琐,比入境业务要复杂得多。

三、国际旅游活动与国内旅游活动的差别有哪些?(4点)?

1、语言不同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跨越国界。

2、消费程度

国内旅游者一般较低,国际高。

3、逗留时间

国内短,国际较长。

4、便利程度

国内较便利,国际较麻烦。

5、经济作用

国内旅游使财富在不同地区重新分配,社会财富总量不变。国际旅游则是货币流向接待国。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

一般地说,旅游由国际和国内旅游两部分组成,而国际旅游又包括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按照国际通行的定义,“出境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境到另外一个国家的旅游活动”(Jafar 2000)。由于特殊政治背景和历史的诸多原因,中国的出境旅游指的是中国公民跨越国境和某些特定的界线到其他国家或特定行政区域的旅游活动。

具体地说,是“我国居民(目前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到其他国家(目前包括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不以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为主要目的,进行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的活动,且在境外连续停留不超过12个月。

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国内和目的地国家(地区)之间有规律往返的活动”(蔡家成,2000)。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讨论的出境旅游,实际是包括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到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旅游活动。

四、中国人跨境旅游消费和购物的原因是什么

对一个经济处于长期发展、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国家来讲,中国成为境外购物消费“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值得认真研究。据了解,欧美和日本人均GDP达数万美元,新加坡人均GDP达8000美金,泰国达2000美金,而在国外购物中国人却排第一。

“要警惕出境旅游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9月中旬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研究报告》警告说,中国出境旅游花费已经超过入境旅游收入,中国国际旅游业已经整体沦为花汇产业。报告中指出,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总花费大约为400亿美元,相当于3320亿元人民币;而同期,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为4711亿元,入境旅游总收入257亿美元,旅游业对内需的总贡献为6844亿元。2004年出境旅游的过快发展对内需的“漏出"占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的48.5%,几乎相当于旅游业对内需贡献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