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旅游消费行为,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旅游消费行为是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需要的行为它包括保健性旅游消费、基础性旅游消费、文化性旅游消费、享乐性旅游消费、纪念性旅游消费。

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如下:

1、游客的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也决定着需要的层次,从而决定了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

2、游客的构成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的旅游者,不同的风俗习惯、兴趣爱好,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旅游消费结构。

3、旅游产品质量

高产品质量,使游客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充分满足,可以激发游客多停留多消费,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从而既可以使旅游消费总量增加,又可以使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合理化。

扩展资料

旅游注意事项

旅途中尽量少带现金,不要将钱放在行李中,要贴身保管。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间内。最好到正规商店购物,买了东西要发票证明。在试衣试鞋时,最好请同团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应当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着的证明材料,如旅游合同、旅游发票、景点门票、医疗单据等,不要仅凭口头承诺。

必要时,消费者可将与旅行社进行商谈交涉的过程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用。遇到侵权更要及时向旅行社、消费者协会、旅游质量质监所等机构反映。

二、国内旅游人数同比下降50%,影响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据文化和旅游部调查显示,2020年度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下降52.1%。无论是城镇居民旅游占比、旅游收入、出行花费等等,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据了解,2020年度国内旅游的大幅下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初,我国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而后蔓延至全国。全国上下为了抗击疫情的扩散,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百姓群众,都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在2020年下半年,我国的疫情基本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是国外的疫情在这个时间段集中爆发,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因为新冠肺炎病毒存在着潜伏期长,传播途径多样,症状隐蔽等特点,为了避免更多的人感染,我国从抗击疫情开始就要求大家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同时最好避免人员聚集的活动或者外出,尤其是疫情严重时跨省的外出是一定要报备的。同时因为国外疫情的严重,我国对部分国家已经停止了进出航班的允许,这也直接导致出国游基本停滞,即使是出镜也需要非常繁琐的手续及隔离措施。

2020年,对于中国或者世界各国来说,基本山是停滞的一年。各国的力量都在集中于抗击疫情,无论是居民正常的生活还是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进出口行业、航空业来讲,2020年是重创的一年。

受疫情的影响,大家的出行热情也锐减。因为各地的防疫措施都非常的严格,各大景区基本实行的是预约制,很多场所也已经要求测温、戴口罩、限流等等。在重重防疫措施的要求下,大家都非常响应国家的号召,尽量减少外出减少跨省出游,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2020年身边有很多人都没有在大型的节假日选择外出,而是留在工作所在地甚至是家里,安心放假。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境外,都有着疫情的影响,导致尤其是旅游业在2020年的数据非常惨淡。

但是,随着疫情的持续和有效控制,相信2021年开始,各地的出行也会慢慢恢复,大家也因为疫情的到来有了更强的防护意识。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迎接春天。

三、旅游者的消费效果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如何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效果?

旅游消费效果是指在旅游者的消费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消耗与成果、消费支出与达到消费目的之间的对比关系。

先得知道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不同的人群会对景区,餐馆,饭店有不同的需求,一个景区和目的地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让游客第一意识就能想到这个目的地,比如长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北京,烤鸭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北京,当然这也和知名度有关,没有知名度的就要靠消费人群的口碑相传,在旅游者的心目中有个一定的位置就会扩大人群,扩大消费者。

再者就要要求目的地要符合旅游人群心理,不能说旅游者走到半路口渴,应该在这边设立个休息点啦

小卖部啦

什么的

不能说目的地在这设立个垃圾桶或者公厕什么的,对吧?

物有所值,必定会扩大消费效果。

旅游者要求其实不高,就看这个目的地能不能让他感觉到舒心和体贴,旅游者感到舒心了,毕竟会掏出自己兜里的钱,这样效果自然扩大了,目的地不一定奢华,只求能抓住温馨,才能必胜~

不知道说的对不对,请见谅水平有限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