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乡村旅游增添新动力
核心阅读
乡村 旅游 快速发展,其 旅游 人次占到全国 旅游 人次的一半以上。从农家乐到特色民宿、文化体验,新业态不断成长,为一个个山村注入活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鼓起腰包。可以说,乡村 旅游 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乡村 旅游 如何恢复元气,如何扩大优质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就这些问题记者在云南进行了调研。
打出政策组合拳,乡村游恢复情况普遍好于预期
背靠苍山,面朝洱海,云南省大理市银桥镇新邑村的“花伴一生”玫瑰庄园内,几对新人正拍摄婚纱照,不少游人在采摘玫瑰、体验鲜花饼加工。
“一批批游客回来,总算慢慢恢复了!”庄园负责人陈黎长舒了口气。
受疫情影响,乡村 旅游 一度按下了“暂停键”。回忆起前段日子,陈黎说:“当时真的发愁,好不容易干起来的产业,会不会扛不过去?接下来的日子怎么办?”
“政策好比及时雨,帮扶我扛过了难关。”陈黎说,关键时刻,一项项政策干货满满:减免税收,水电费优惠,给自驾游游客发油票补贴……4月初庄园重新开业,他逐渐找回了信心:“现在客房天天都是满的,每天的营业额都过万元。”
“越是困难时候,越要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大理市文旅局副局长林世杰说,市里打出政策组合拳,金融支持,税收减免,针对性加强 旅游 推介,推动乡村游稳步复苏,“目前全市 旅游 市场恢复情况好于预期,乡村 旅游 复工复产率超过95%。”
在云南丽江,乡村 旅游 也在快速复苏。玉龙县拉市镇党委副书记和兆元说,拉市海景区每日游客量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周边农家乐也在逐步恢复。三川镇翠湖农家乐经营者苏加忠边忙活边说,“天天客满,不提前几天都订不到位,3个月赚了20多万元。”
乡村游人气旺了,农民腰包鼓了。安宁市温泉街道欧罗巴庄园负责人李丽平说,20位在庄园务工的村民已全部返岗,暑假期间,还招了7名大学生来勤工俭学。“有了活干,心里才踏实。”在庄园当领班的农民杨海燕说,庄园停业期间,每个月发600元生活费,大家心里发慌,都盼着早点开工,“现在忙是忙点,可一个月能拿到4000元,手头一下子宽松了。”
乡村游助力特色农业。“游客越来越多,山里的特色蔬菜、洋芋、中药材等也打开了销路,卖上了好价钱。”温泉街道木羊缘农家乐负责人李卫红说,高山蔬菜、野菜等都成了城里人的抢手货,山里人种地更有赚头了。
全国来看,乡村 旅游 基本恢复元气。据统计,今年1到8月,全国乡村 旅游 总人数达12.07亿人次,总收入5925亿元,开工率达94.5%,乡村 旅游 从业人数达1061万人。特别是7、8月份,乡村 旅游 总人次、总收入恢复明显,从业人员数量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产业提质升级,从“美丽风景”向“美好生活”转变
今年7月,大理市双廊古镇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说起变化,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施国东底气十足:“我们对标识牌、公厕等基础设施短板进行了提升改造,发展了婚纱照拍摄、民族文化体验等 旅游 新业态。”
“乡村 旅游 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不少经营者都在思考。
林世杰说,当前,乡村 旅游 已超越传统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并呈现出从乡村观光转向乡村生活、从简单化转向特色化、精品化,从单一链条转向全产业链等新趋势。
乡村 旅游 不仅要拢人气,更要练内力。“以前客人吃饱就行,现在更加追求特色、追求品质。”李卫红的农家乐不断推出特色招牌菜,“为改进一道菜,我们曾连着试验了两个星期。现在不少客人就奔着我们的招牌菜,从昆明开车一个多小时赶过来。”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许多人家把农家乐升级成特色民宿,干装修活的陈五生感受到了热潮,“找我干活的都排上队了,每天的工价也从110元涨到了150元!”
同质化倾向要进一步克服。林世杰说,由于田园花海项目门槛低,环洱海周边最多时一度有近20家,现在还有11家,其中,只有一半经营还过得去。
“除了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乡村生活等打造好了同样能够吸引游客。”大理木田时间野奢酒店负责人白海峰说,下一步还要开发更多高品质产品,优化服务,更好满足人们需求从“美丽风景”向“美好生活”的转变。
“一盘棋”统筹规划,紧密利益联结,促进农民增收是落脚点
翻过双廊古镇后的山脊线,梨花潭村的乡村游现状发人深思。尽管沿路可以俯瞰苍山洱海,到双廊古镇开车不过20分钟,梨花潭却游客不多。
“推介力度不够,外地游客不知道。”梨花潭绿雅生态农庄经营户赵军说,村里一共有3家农家乐,但因为客源少,有一家已经关门了,“现在一个月毛收入万把元,跟山下双廊古镇的客栈没法比。”
施国东说,如今的双廊古镇核心区内别说建房,就是插根针都难,新的 旅游 业态势必要往周边扩散,而梨花潭村目前还没有承接住这一需求。
“只有合理布局,才能将游客从景点向周边疏散,既扩大乡村 旅游 的带动面,也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安宁市温泉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洪良认为,乡村 旅游 是个系统性工程,不仅要打造一个个 旅游 景点,从基础设施建设到 旅游 项目规划,都需要“一盘棋”统筹规划好。
“道路、停车场甚至公共厕所,都需要根据游客量来配套。”王洪良认为,乡村 旅游 要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要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解决发展中难题。
乡村 旅游 升级对资金投入、经营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吸引 社会 资本参与不可或缺。“山下可看,山上可闲,双廊只是小天窗,山上才是大庄园。”施国东说,未来 旅游 转型升级,必须要进一步丰富 旅游 业态,“但这不可能靠一个个农户单打独斗,需要引入有实力的 社会 资本,与农民一起打造。”
乡村 旅游 升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落脚点。梨花潭村赵军的农家乐对村里的贫困户带动不小,“打一天零工100元,卖一只土鸡120元,土鸡蛋一个一块五,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万八千。”村民王辉说。
“乡村 旅游 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营主体和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让农民从乡村 旅游 中获得实在收益,产业才能做长久。”新邑村村委会主任杨宏说。
对此,陈黎也很期待:“庄园周边群众开办民宿、餐饮,发展特色种植、采摘,也能提升 旅游 体验。”
林世杰认为,要创新机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村集体引导农民入股、合作,共同参与乡村产业,建立完善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让乡村 旅游 美了乡村、富裕农民。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8日 18 版)
二、如何有效的推动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
一、重视乡村旅游的前期规划,做好可行性论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丰富而深厚的农耕文化,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为乡村景观和活动内容的差异化设计提供了条件,也要求乡村旅游产品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进行合理的规划,以避免盲目开发投资所带来的浪费和低效益。
从各地乡村旅游开发的情况来看,由于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无序和低效率。因此,各地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必须规划先行,地方政府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本地区开发、建设乡村旅游项目所需要的资源条件,包括农业资源基础、资源特色、乡村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投资条件等作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对本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比较优势、市场前景以及预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形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的通达性。
二、丰富产品内涵,提高乡村旅游档次
从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虽然这些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由于此类产品的投资和经营规模小,市场进入的门槛较低,导致了旅游产品雷同、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同时,由于这些旅游产品没有充分体现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容易使游客失去新奇感和吸引力,导致游客的重游率较低,从而严重影响到农民的持续增收。
近年来,乡村旅游需求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项目上,除了要扩大体验型、参与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以外,还要大力发掘乡村旅游资源的闪光点,把农业文化景观、农耕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传统的村居习俗等有机结合,引导和鼓励农户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开发形式多样、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项目。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发针对满足小朋友需要的求知、科普,针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疗养以及针对特定人士的商务会议、艺术创作等专门的乡村旅游产品,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
三、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在乡村旅游中,村民是开发各类旅游资源的主体,在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提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他们的从业性质关系到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使乡村旅游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对以村民为主体的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应该说,对村民进行培训的过程,既是提高他们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激发他们开发旅游资源的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
一般来说,培训内容除了基础文化知识、基本礼仪、旅游知识、操作程序、环境教育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外,还要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以提高整体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加大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使村民在与游客的交往当中,能够生动鲜活地把农村特有的乡村意象展现出来,使游客真正感受到乡村旅游的魅力。
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注重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虽然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但各地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的毁坏和污染却是有目共睹的。发展乡村旅游不需要大兴土木、大搞建筑,但也需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容量、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容量以及当地农业生产容量进行科学规划。把游客数量控制在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因游人过多对农业自然资源破坏的情况。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农业生态环境、农村文化遗产应该成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保护的重点。另外,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加,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会日益突出,这也是在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乡村旅游目前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做强地方特色。乡村游必须在一个“乡”景,亮在一个“村”味,乡景关键在于文化艺术,村味亮在民俗文化。乡村游就需要反映地方特色。做大农业的符属产业链。以农为基本,以提升丰厚偿性为主导线,认发掘乡村闲置资产为关键,以扩宽学生就业创收为目地,做大乡村二三产业.做优地方特色小吃。度假旅游的基本要素是观偿、感受、品味、纪念,要紧紧围绕其发掘地方特色小吃,提高特色产品质量做优具备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发掘传统式文化载体现象下蕴涵的深度含义, 提高农村旅游地的传统式人文气息、古香古色的乡村建筑,或者拥有深厚传统式文化内涵的农村节庆日、农作物方法、生活方式、趣事传说故事等,尽量重现历史时间学习氛围和情景,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农村旅游的和谐共存、共享发展。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能通过视频广告,网咯宣传策划等方式来推动旅游业发展,俗话说得好仅有让每个人了解这个地方才有个人来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的第一要素便是一饱眼福,心旷神怡,能吸人眼球,才可以让人欣欣然前去之;二要美味,所说的思乡之情说到底全是一个字——馋,没有几个招牌菜的农家菜一定不是好的农村旅游,多少人由于胃的引诱与记忆力而跋山涉水;外边能是土房的模样,但里边该有的却都要有,床不可以偏硬,澡务必能洗,窗子是要改出古道西风瘦马的觉得,摆设要层峦叠翠,有格调,有品味。
处理具体内容。“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清水、记住思乡之情”。依照农村不一样的肯定、绿色生态、文化艺术、产业特色资源禀赋,突出特色,打造出旅游景点,发掘闪光点,制订旅游发展规划,产生“一村一品”的农村旅游布局。处理经营。激励公司、社团组织、个体户和民间投资,以合资企业、协作、承揽、租借等方式,以“企业 农民”、“农业合作社 农民”等方式参加乡村旅游开发。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有哪些?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自然类型多样,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随着农村交通条件和生活基本设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我们相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开发仍存在着重现代元素轻传统元素、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规范标准轻特色个性、重纵向管理轻横向联合等误区。为此,我们需要从发展战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1、 政府重视,加大投入,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措施
纵观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各级政府都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首先需要政府从战略上思考有关问题,有条件的地区要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实施农村扶贫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小村镇建设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发展其他旅游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着力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同时限制对农村地区经济乘数效应低的产品如城里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多数人受益,而不是少数人受益的行动。二是颁布一些管理办法和标准,以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如《乡村旅游促进计划》、《乡村环境保护条例》以及符合当地风格的建筑和维护的最低标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乡村结对子的平台,加强部门服务,给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城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少开发、多利用,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各地区经济基础和市场条件很不平衡,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不宜全面开花,可优先选择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进入条件好、靠近旅游热点和经济大都市的乡村加速发展。由于旅游发展永远有阶段性的局限,以及乡村资源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发展乡村旅游要少开发、多利用。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一定要整体规划谋发展,先因陋就简,整合资源,避免盲目开发建设。
3、 成立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实施联合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在法国、西班牙、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国家、地区(省)、市(县)、乡镇都成立有乡村旅游协会,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标准和进行质量评估、通过网络开展联合推广和人员培训等工作。这条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推广,因为乡村旅游个体的实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国应加快成立各级乡村旅游协会,建立规范统一的乡村旅游网,以推进乡村旅游纵向和横向的联合,共同塑造乡村旅游整体形象,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另外,目前我国对乡村旅游的普遍认识是价廉物美,其实,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并不是一种低价旅游,乡村旅游者也不是廉价的旅游者,他们在乡村的花费往往比城市观光还要高,因为他们所要寻求的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这是他们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也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要知道,那种低档次低价格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长久的。
4、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专业研究不深入,专业化人才缺乏是导致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训应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大力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才能确保我国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铭智旅游对旅游人次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培训。培训可以采取理论讲解与案例讨论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东部经验与西部实情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