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区高物价现状,你有什么看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去景区旅游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从每个节假日,几乎大部分景区都人员爆满的情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景区都是处于比较偏远的地方,除非是势力,一些人造的游乐场所,这样有山有水的景区都是距离市区比较远的。虽然旅游是人们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景区的高物价也是人们吐槽的一个焦点话题。景区高物价的情况并不是现在就有的,那么关于景区高物价的现状又该如何看待呢?

一、为什么会出现景区高物价的情况呢?

一般情况下,景区的客流量也分淡季和旺季,在淡季的时候,人比较少,一些商铺几乎赚不到多少钱,所以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提高物价,或许有些人就抱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心态将物价提得很高。

二、景区偏远,有可选择的余地较少,也是景区出现高物价的一个原因。

要以很多景区都远离市区,游客不可能代购所有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吃喝,所以景区的有些商家就认为,游客们除了他那里没有别的可选,即使把物价飙得再高,也只能买他们家的。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高物价的一个原因。

三、景区的高物价对一个景区的形象也是一种影响。

如果某个景区出现天价物品,那么人们对这个景区的印象会大打折扣,有些景区就是因为这种天价商品宰客现象过于严重,让景区的旅游人设大大减少。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所以景区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对这种现象加以重视。

  关于景区高物价的现状,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话题?各位有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

大部分景区物价都很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许多人都有过外出旅游的经历,过程中看到的美丽的风景,遇见过的有趣的人,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景区由于本身环境相对封闭,顾客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范围与平时生活中购物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商品价格也会相应上涨。景区店铺的租金也是导致物价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商家通过消费者来赚回被增加的这部分成本。此外由于游客本身游玩过程中心情比较好,很多时候就不会太计较价格上的问题,只要商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单纯依靠物价来增加景区收入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留住游客,景区自身的服务质量必须要得到保证。关于景区物价较高的原因,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一、游客选择少

生活中人们在线下或者网上购物的时候,由于各种店铺很多,商品五花八门,因此有非常大的选择空间,商品的价格也比较合理。而景区则不具备这样激烈的商品竞争,游客到了这里,能够见到的店铺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购买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很多时候明知价格要远高于景区外,也只能买下来。

二、景区租金高

景区由于本身的位置特殊,客流量相对较大,因此景区内的店铺租金通常都是高于景区外的,这就直接增加了商家的成本。为了平衡这部分成本,商品的价格也相应增加了,最终涨高的这部分租金实际上还是落在了消费者的头上。做生意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商家的情况许多人也是可以理解的,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商品本身的质量,让购买它的人真心觉得对得起这个价格。

三、购买心态不同

作为游客来说到景区是抱着一个放松的心态,对于不熟悉的地方,往往也带着好奇心。因此很多时候在消费的过程中,不会像平时购物那样精打细算。对于涨高的那部分价格,只要不是特别离谱的,不少人还是可以接受的。旅行本身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许多人在出发前就准备了足够的预算,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享受到的服务或是购买的商品对得起它的价格,那么也就不会太计较它比其他地方贵多少了。

对于景区价格你还有哪些看法呢?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天价”周边游,普涨几倍民宿均价上千,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我对此表示正常看待,因为这是正常的市场经济情况,初中政治就说过了,当供大于求的时候,物价下跌;当供不应求的时候,物价上涨。而周边游的民宿就是这个情况。

因为受到近期各地疫情反复的影响,很多地区为了预防疫情卷土重来,就针对各大景区的人数做了限制,而且来旅游的游客也需要提供一定时间内的核酸检测报告,这都进一步打击了那些想要在五一期间出远门旅游的游客,而这些人既然没办法出远门了,肯定不会乖乖待在家里的,他们肯定就找最近周边不受影响的地区游玩,这也直接就导致了周边的民宿价格暴涨,因为一直以来,周边的民宿从未有如此之大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下,发生了这种供不应求的供需关系,价格自然会上涨的,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对于这种因为五一期间旅游需求剧增,然后景点的民宿数量有不够,而导致供需不均衡,最后出现价格暴涨的情况,是很正常的。这种事情并不值得拿出来说,因为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只是短暂的,等到五一假期过后,供需关系变正常了,民宿的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这就是市场经济。你不能因为价格暴涨,然后民宿的价格超出了自己的预算,就说这不合理。你应该换个角度来说,为什么你赚的钱这么说少,如果多赚点钱,那这点涨价对于你来说,压根不是问题。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疫情导致大量原本打算出游的人们无法出远门,而只能选择周边城市旅游,而周边城市的民宿数量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直接飙升都是很正常的。

泰山酒店价格过高,游客只能在厕所里过夜,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一则视频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视频中大量的游客身穿棉衣躲在厕所取暖,而离厕所几十米处便是景区的酒店,这种行为其实就是网友口中能够承担起旅游,却承担不起住宿的现象。

一、旅游区的“天价酒店”现象

视频上传后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相关游客爆出当时酒店的价格非常昂贵,一般人很难承受,普通的标间每晚高达200多元,大床房以及其他房型竟然高达600多元,这种定价对于一般的游客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很多人宁可在厕所挨冻,也不愿意多花这一笔钱。

从视频里可以看出,这样子的游客不是少数,视频曝光后,一部分网友反映这种“天价酒店”的现象应该立即进行管控。

当地景点在收到反馈后也及时做出了反映,并且泰山地区的工商管理部门也协助进行说明,景点的所有物价都是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监控核实的,不存在欺骗消费者的情况。

二、游客的自主选择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很多人都会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到名山明水旅游,旅游市场的兴盛也引出了很多乱象。

在前几年很多景点都出现了“天价餐”、“天价酒店”、“强制购物”、“黑导游”等现象,随着相关部门的介入和整治,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少。

案例中游客宁愿挤在厕所也不愿意消费高价酒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种情况在国内几个名山景点中很常见,很多人去泰山不仅是单纯的爬山,更多人是为了看日出,为了争取最好的观景角度,不错过日出时间,多年来很多游客都选择夜爬泰山。

傍晚的时候开始爬山,然后到达山顶的时候大概就是凌晨三四点,稍作休息就可以等待日出,休息的时间其实很短暂,这期间再往返酒店确实不太合算,而且选择夜爬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精力体力都比较旺盛,虽然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不会产生任何身体伤害。

三、市场规则下的调解结果

设立在山顶的酒店、餐馆价格普遍很高,这也是当地景点自然条件制约的结果,从山底到顶端所有的物资基本都是紧缺状态,而且运输也全部是人力方式,因此相对的成本费用就比较高,因此市场上对这种情况下的物价也给了很大的调整空间,所以和条件比较好的城市相比,物价自然很贵。

因为酒店太贵挤在厕所过夜其实对于当事人来说真的是非常平常的行为,大家也无需太过关注。

为什么在旅游的时候,人们愿意消费更贵的东西?

旅游景点比较封闭,不是在闹市就是在偏远的农村,要收门票。人们买了门票进去以后,就不能随便出入了。游览完了以后才可以出来,不然,进去之后,直接出来,钱就白花了。走马观花也不行,需要认真看看,还要拍一些照片合影留念。尤其是一些大的旅游景点,一些名山大川,一些深山古刹,一些大的世博园等,游人很容易走得累了,体能消耗比较大,饥渴难耐,这个时候正好有了卖冰糕和矿泉水的,是不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然是了。人们会慷慨付款,而不管价格如何昂贵。在旅游景点外面,一根冰糕一块钱,在景点内部,一根冰糕三块钱;在景点外面,一瓶矿泉水一块钱,在景点内部,一瓶矿泉水四块钱。就更别提面包、饼干、火腿肠、方便面等食品的价格了,都比外面卖得贵,也都翻了好几倍的价格,但人们没办法,就是得买。舍不得花钱的就买少一点,舍得花钱的,就买多一点。景点内的小贩赚了不少钱,有的居然在佛堂外面直接摆摊设点,还有的在半山腰设置一些小吃摊,正好就在人们走累的地方设置,算是人性化操作了。还有的在山顶,人们疲乏至极的时候,正好有了小吃摊,人们也就饥不择食了。当然,还有在长城上摆摊设点的,除了把长城的过道当成经营的范围之外,就是把烽火台改造成小吃店,算是经营有道了。

一碗泡面60元,住一晚1000元,景区天价宰客现象为何一直难以“斩草除根”?

这么多年景区宰客现象一直都有,很难斩草除根,其实这种现象恐怕近几十年都是难以改变的。

第一,景区方面

很多景区其实是有季节性的,它并不是一个常年可以日常盈利的商业形式。大家都是周末或者节假日,孩子寒暑假,一年盈利时间段都可能都不超过1/3,但是它基本上是全年付出成本的,怎么保本,怎么继续经营?一定要利润覆盖掉成本,这就是为什么普遍标价都高,而且大部分人都想着,好不容易有个旅游季,一定要赚一笔啊!而且除一些农家乐或者本地消遣性的景点外,景区大都是一次性游客,回头客基本上没有,所以商家在宰客这事儿上有动力、无顾忌。

第二,游客方面

游客旅游呢,一方面是放松身心,看看大好河山,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糟心的事太多了,我要逃避一下。我破财免灾好不好。我不想因为几百块跟你找不痛快,宰我就宰我吧。我下回不来了还不行吗?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纵容。

第三,监管部门

旅游局,工商部门,质监部门现在很多问题其实都是九龙之水,邀功的时候出来一堆,出了问题互相推诿。要划清管辖的范围归属,但这个旅游宰客问题确实是需要各方面协调,执照定期检查,旅游部门定期问卷走访等等等,大把的有可能起作用的措施希望各个部门真的干干好。其实游客有时候是投诉无门,但是听多了冠冕堂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