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渝中区2020年表现如何?

回望过去的2020年,大家肯定会有很多难忘的记忆,而重庆游品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下关于2020年的记忆——渝中篇。以下内容,基于渝中文旅官方发布内容。

2020年,对于文旅行业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从年初开始,疫情对于文旅的影响就一直没有消散。不过,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重庆市渝中区的文旅事业,依然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

在2020年,渝中区先后获得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两项重量级荣誉称号,再次为渝中文旅添上了金字招牌。

更全面的发展

2020年,渝中区文旅采取了全新的发展格局,讲求的就是一个“全”字。

以“全域人文营建、全面生态营造、全城城旅一体、全业互动互融、全民文化认同”为标志的“五全”策略得到落实。

让整个渝中区的每一个片区、每一处景点、每一个人都能够融入到全域共建当中来,这就是渝中区想要实现的目标。

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备受关注和期待。整体的大格局有了,需要的就是如何将这些预设进一步实现。

文旅促进商业

发展文旅的目的,除了弘扬文化之外,商业利益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正是实现两种追求统一性的体现。

在2020年,渝中区针对文旅消费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激励活动,包括2020重庆·渝中春夏消费季、山水重庆夜景文化节、第五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等,还同步发放了大量的消费券给市民使用。

在提供丰富的文旅产品的同时,刺激了广大市民的消费热情,满足大众文旅需求,也带动了渝中区经济消费的增长。

渝中区还一直坚持打造文旅产业的聚集地,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形成更集中、更大规模、更高效的产业集群。在这其中,就包括了上清寺V营、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桂花园文创基地、重庆市话剧院等。

为了让更多的文旅企业和项目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渝中区还针对企业和项目推出了多项政策,保证企业和项目的稳步推进。

此外,还举办了首届“解放碑论坛”、“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等专场活动,用于推介相关的文旅产业及项目。多项举措的同步进行,使得渝中区的文旅发展有了显著的提升。

文旅惠民政策

不仅对企业和项目有重点关注,每一个普通人,也并没有被忽略。首要的就是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健全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图书馆、文化馆为代表的组织机构,创新搭建了众多的分馆以及服务站点,实现更好地覆盖。同时,众多文化场馆也都实现了免费开放与线上线下的融合。

此外,各类体育赛事、文化活动都有序开展,让大家不仅能够欣赏到高品质的演出,还能够实际参与其中。

在为广大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这些文旅融合项目也带动了经济发展。阅读+文物+景区+酒店+旅动,这是一种新的模式,也是符合当前新形势下的积极创新探索。

历史传承与保护

渝中区的核心优势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作为重庆母城的历史文化积淀。针对于此,渝中区在大力发展文旅的时候,对于历史传承与保护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渝中区173个文物,已修缮124个,正在修缮12个,计划修缮37个。这一组数据表明,渝中区在文物保护方面正在并且将会持续投入。

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谋求新的发展,渝中区对多个老旧区域进行了改建,包括十八梯、湖广会馆、中山四路、白象街、马鞍山、李子坝、山城巷、重庆古城墙遗址、大田湾及文化宫,都已经或者正在修建传统风貌区。

在尽可能保留原有历史风貌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商业开发。

以上4个方面,是渝中区在2020年针对文旅而进行了探索创新与实践,相信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应该都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无法面面俱到,其中也必定还有遗漏,如果大家有补充的,可以直接留言讨论。

已经到来的2021年,渝中区还将会有哪些发展,大家都可以成为见证者。

二、重庆哪个区的旅游发展最好?

如果说是渝中区,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渝中区的文旅优势,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咱们先来看看它所获得的两个国家级称号。

在2020年11月,渝中区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12月,渝中区又获得了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称号,自此,渝中区已经收获了两项重量级的文旅招牌。

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渝中区在文旅方面自然是有着不俗的实力。

渝中区在全市所有区县当中,面积是最小的,但是渝中区的GDP却排名全市第三位,在这其中,文旅产业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根据渝中区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增加值超过了135亿元,已经占据了全区GDP的12%,共计接待了游客67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63.5亿元。

这些宏观上的数据,可能大家并没有特别直观的感受,如果落实到大家的日常生活,应该就会有更加真切的体会。

渝中区是全域旅游示范区,也就是意味着,整个渝中区都可以算是旅游区。

不管是热闹非凡的洪崖洞,记录移民历史的湖广会馆,文艺青年必去的二厂文创园;还是老重庆记忆的山城巷,好吃狗聚集的八一路好吃街;亦或是都市男女最爱的龙湖时代天街、重庆来福士,都已经成为渝中区的文旅地标。

正是所有这些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汇聚,才形成了渝中区特有的文旅优势,也是它能够吸引外地游客以及本地人的秘诀。

如果只是计算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区,在渝中区这相对拥挤的土地上,也拥有着13个国家A级景区,和其他面积广大的区县相比,虽然不是最多,但是已经占据了优势。

在这13个A级景区之外,渝中区还拥有着大量未定级的旅游景区。典型代表就是李子坝的轨道穿楼,因意外而走红的它,虽然没有被纳入到A级景区的范畴,但是无论从游客的视角还是相关部门对于它的关注程度,它无疑都是一个标准的景区。

过去,文化和旅游是两个分开的概念,而如今,文旅已经形成了一体化——文化中带着旅游,旅游中也必定会蕴含文化。

以渝中区的重庆美术馆、国泰艺术中心为代表的艺术类场馆,如今在重庆也是非常火热。各类演出、展览,已经逐渐成为大家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休闲方式。

而众多分散在商圈内的小剧场,更是推出了大量更具针对性,同时也更加灵活多变的演出形式,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

如果说观看演出,这样的文化消费行为,大家可以很清楚地感知到是文旅,那么最常见的逛街、购物,则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像重庆龙湖时代天街、重庆来福士这样的商业体都已经成为了文旅地标,那么,大家的购物消费行为,也就属于文旅范畴了。

虽然重庆全市范围很大,但是大部分人对于“重庆”这两个字的认知,就是渝中母城。游客们前来重庆,渝中区就是一个必定不会错过的地方。这是渝中区足够强势的明证,但是同时也证明了其他区县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已经非常优秀,但是渝中区的发展还在继续。未来,包括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马鞍山传统风貌区 、枇杷山传统风貌区等一系列的项目,都将为渝中区的文旅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