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两日攻略,奇秀的丹霞山水,悬于绝壁的古寺

四月尾,雨还是淅淅沥沥的下不停,短暂的泰宁两日也是在细雨中走完的。

说起去三明 旅游 ,估计很多人在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泰宁。泰宁的山水,小城的 历史 。这座位于武夷山脉脚下的 旅游 城市有奇秀的丹霞山水,也有千年的 历史 。

【关于行程】

DAY 1 :泰宁大金湖、尚书第、明清园、崇际村、九龙潭、宿福旅房车

DAY 2 :寨下大峡谷、大田乡

大金湖应该算是三明 旅游 的金字招牌了,它是泰宁的名片,是福建省内最大人工湖。雨中,乘船在大金湖,湖在山中,山在湖中,朦胧的烟雨让眼前的景致颇具些仙气。

大金湖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坐船游览需要腾出半天的时间,这里不仅有奇特的地质景观,也有非常神秘的人文景点。

金湖景区里的甘露寺,一座悬于崖壁之上的神秘寺庙。整个寺庙依悬崖而建,仅仅靠一根木柱支撑,非常奇特。据说,抱抱这木柱会有好运发生。

这座寺庙已经有800多年的 历史 了,艰苦的建筑环境,奇特的建筑工艺,古人的创作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伟大。

大金湖是福建省内起步比较早,配套比较齐全的目的地。景区的基础设施、交通出行上都非常的完善,内部餐饮住宿配套也非常的齐全。

尚书第就座落在泰宁县城的中央,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这里是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宅第,占地足有四千多平方米非常的大气。景区就是以此为主,结合周边街区行程的文化 旅游 目的地。

尚书第主体建筑为五幢,辅房八栋,分五道门一字排列,对于研究明代建筑具有非常高大的价值。经过400多年的洗礼,古宅依旧很好的保存了原有格局和风貌,宅内也复原了很多明代主人家生活的场景。

游览尚书第可以预留1-1.5个小时。景区和闹市区仅一街之隔,一面百态市井,一面是百年文脉,非常有趣。

明清园是一处以传承和保护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古木雕精品为主的,独具风韵的私家收藏文化大观园。园区内的“司马府第”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它是明清园的“镇园之宝”。

园区内的古建筑观光区、木雕收藏品展示区都是古建筑爱好者比打卡的区域。

泰宁寨下大峡谷也是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重点景区,是观赏丹霞地质风貌和地质演变的一个绝佳经典。单一门票55元,建议花2-3小时慢慢游玩,景区内也有玻璃滑道可以体验。

景区以地质自然奇景为主,走入其中大小不一的各式峡谷纵横交错,天穹岩、 “山崩地裂”、雁栖湖和“时空隧道”都是非常值得打卡的景观。

九龙潭景区是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核心组成之一。白天,在这里欣赏纵横的峡谷、绝色的丹霞,置身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夜幕后,泛舟在山谷里,享受一场以山水为屏的视觉盛宴。

在码头上搭乘皮艇,六人一船,慢悠悠行在山水间,大约需要1.5-2个小时的时间。行程中,掌舵的船夫还会唱支客家的山歌。

夜游九龙潭是2019年才正式运营的,利用自然景观与声光技术相融合,用亮化照明点缀打造“丛林穿越”、“仙境奇峡”、“光影奇秀”三大景观亮点,是福建省首家“行进式”水上峡谷夜游景区。行进在峡谷里,灯光以山为屏,水为幕,打造了非常魔幻的游览体验。

大田乡是闽赣交界处的一个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之一,也是泰宁县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区域之一。近几年大田乡以“建黎泰模范少年先锋师”和“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两支与大田乡息息相关的少年红军队伍为主打造红色 旅游 目的地。

如今,依山傍水的乡村已经有了非常完备的 旅游 配套和产品。此行的最后一站走访大田乡,也是第一次听到少年红军队伍的故事。

推荐房型:情侣星空房车、豪华三人房车

人均价格:150-200元

营地就位于泰宁县九龙潭景区旁,配套有亲水乐园、儿童乐园、网红火锅、房车KTV、烧烤及帐篷露营等休闲项目,是 旅游 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具体位置: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内

传承古法制作的豆腐质地细嫩,且无粗糙感。用这样的豆腐烹制一桌豆腐盛宴,煎炸煮各种口味,是非常难得的舌尖体验。

泰宁的旅游业发展(古代到现代)

灵秀是泰宁的标识。游客穿行在古城和各景区中,或欣赏青山绿水所特有的清新,或感受民俗文化特有的神韵,或探寻红色旅游那神秘的传奇故事……“到泰宁旅游,这里的山水给予我恬淡,而这里的民俗文化给我灵动。”上海游客付先生不久前到泰宁旅游后如是感叹。

泰宁县不断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文化繁荣,把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泰宁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业持续升温。

创新思路“活”起来

游客欣赏了自然山水之后,越来越看重的是山水背后蕴藏的文化。泰宁县委、县政府充公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培育,探索文化与旅游双赢的发展道路。今年,该县多次召开文化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将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采访中,宣传部、文体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认为,创新思路,整合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树立起独特的文化品牌,才能引来游客、留住游客人。

为提升景区的形象,树文明新风,泰宁县通过组织外出学习、专业培训、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特别是对乡村旅游加强了管理,定期对“农家乐”户主进行卫生、文化和管理培训,促使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如今,杉城镇南会村和梅口乡水际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红火,“处处都是农家乐”,村民们走上了富裕之路。

泰宁县还以举行的多彩的地方山歌大赛为契机,大力挖掘整理原生态民俗文化,寻找新的旅游文化符号。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泰宁县举办了五场民俗文化表演,吸引众多中外游客驻足观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时间有意安排在黄金周,主要是想借这几台晚会,向外界宣传推介充满魅力的泰宁民俗文化风情。”泰宁县文体局副局长高起光告诉笔者。

民俗文化“靓”起来

“第一次听到泰宁的山歌,也是第一次看到泰宁的梅林戏,这种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给我的心灵带来很大震撼!”江西游客范女士告诉笔者。前不久,她慕名来到泰宁旅游,感受到了迷人的灵秀山水和民俗风情。

泰宁有着极其丰富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泰宁县倾力挖掘民俗特色文化,在各景区景点着力打造民居文化、银饰文化、饮食文化、龙灯文化、鱼文化等,一批具有典型民俗文化的节日、习俗等进入景区,成为了旅游项目。如老虎际的“吊脚楼”、新桥的傩舞、上青的桥灯、龙湖的二月初四等等,以及陈列在尚书第内的客家银饰馆,还有各种特色小吃等,吸引了中外游客沉迷于民俗“风情大餐”里。

除了挖掘独特的民俗文化外,泰宁县在自然风景中也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泰宁有着与别处不同的科举文化和岩穴文化。宋朝叶祖洽曾隐居于道峰山龙泉岩,后被钦点为“龙飞状元”;宋朝邹应龙就曾隐居于状元岩,而留下了“斗米阶”的故事……如今,该县宣传文化部门正发起面向社会收集整理民间故事的活动,把泰宁境内各种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与景区景点充分结合起来,编制成文化旅游产品手册,让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熟知,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文化产业“舞”起来

近年来,泰宁县把文化产业作为全县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来抓,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和“把城区当成景区建”的发展思路,从2004年起,县政府每年投入较大资金,用于培育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投资建立起了状元文化公园,把泰宁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科举文化、红色文化等都融入于公园内,并免费向全社会开放。

2006年6月,梅林戏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6月,梅林戏首次晋京展演获得成功。泰宁县以此为依托,整合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等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民俗风情演艺上做文章,精心打造以歌舞等为主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与此同时,民间成立了“山泉组合”山歌演唱队,到各景区为游客演出。

民俗演艺馆的迅猛发展,舞活了泰宁县的旅游业,打响了泰宁县的文化品牌。仅今年上半年,民俗演艺馆从事商业演出600余场次,最多的一天演出12场。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占20%,创收25万余元。旅游给文化提供市场,文化给旅游提升品位,泰宁县文化与旅游的联姻实现了双赢互助发展。

“海峡西岸一明珠,武夷山麓大金湖”。如今的泰宁,正成为福建旅游的闪亮明珠,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年攀升。今年“五一”黄金周,泰宁旅游行业再次赚得“满盆金”:七天内共接待游客19.3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10.2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近10.6%,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