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几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数据表
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特点
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达9,819万人次1,同比增长18.0%。
图1中国出境游人数变化2
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同比提升26.8%3,特别在奢侈品采购方面偏向境外地区,除港澳地区(26%)外,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境外旅游消费的重心,分别达到23%和10%4。境内外消费价差的存在,是刺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选择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
图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消费变化5
(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服务进入数字网络时代。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增长,网络预订和在线服务开始进入主流,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入28,500亿元,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7%6,旅游消费交易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旅游经营者纷纷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使在线旅游市场增速超蜗牛旅行1过旅游总收入增速,且比重逐年增长。
旅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出行方式看,出境自由行快速发展,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散客化、一地深度游、高端化等突出趋势,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团体游向自由行和深度游转变。
境外旅游条件不断放宽。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110个。2013年以来,更多目的地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不断简化中国游客签证手续,便利的签证措施将更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二、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者群体特征
随着签证国别的扩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日益开放的政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他们来自哪里
2013-2014年期间,中国出境游客主要来源于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中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其次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他们具有哪些人文特征
80后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在中国出境游客中的比例超过一半。鉴于其所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独生子女的现状,中国家庭的重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带领未成年孩子出境旅游以开拓视野已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的显著特征。
中国出境游客仍为目前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个人月收入平均约为11,512元,是2013年中国主要大中城市个人月收入(3,798元7)的3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2,246元8)的5倍。家庭月收入平均约为20,767元。
二、出境旅游人数增加,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中国出境和入境游客数量及其消费增长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就,国家吸引力的提升。
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达到1.22亿人次,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3%和5.07%,旅游市场总量与消费增长都呈现出趋缓的态势。同期,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与消费均持续增长,特别是外国客源市场增幅显著。
2016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844.38万人次,同比增长3.5%,规模总量达到历史新高。其中,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增速分别为2815.12万人次和8.3%,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新高。
离境退税政策对入境旅游消费提升效果明显。2016年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0%,继续保持平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并实现旅游服务贸易顺差102亿美元。
其中,外国游客在华消费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十分显著。2016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927万人次,同比增长4.2%。
扩展资料:
中国入境游与出境游规模和消费的增速呈现出逆向趋势,多年来国人热衷出境游,到境外买买买的局面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诚然,签证便利化、国际航班加密、免退税业务落地、系列旅游年活动开展等积极因素的拉动,对境外人士入境旅游提供了便捷,但不可否认,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是对入境游最有力的保障和吸引。
三、出境旅游市场近年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截止2019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的场景日益多元化,出境旅游已是中国人生活水平改善、幸福指数提升的一大标志。
1、在预订渠道上,中国游客一个手机走天下,携程这类OTA(在线旅行社)成为出境游主流预订、服务平台。
2018年,携程通过各类出境旅游产品和服务,服务了超过5000万人次出境游客。2019年中国游客选择出境游度假产品到达全球158个国家,较去年增加了17%,出境人次和消费额也创新高。
2、银行卡消费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但移动支付快速提升,银联卡已成为中国人出境主流支付工具。
为更好服务出境游客,银联国际加速受理环境建设。境外已有176个国家和地区,2850万商户支持银联卡,“云闪付”用户已可在境外52个国家和地区扫码或“挥”机支付。银联国际数据显示,
扩展资料:
中国出境游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融入当地生活,深耕目的地特色体验
从在线旅游厂商来看,途家扩充10万+海外新房源,布局对应中国出境游热门东南亚目的地;穷游Q-Home线下门店加入民宿功能,目的地生活场景从服饰、厨艺到住宿逐步丰富。
2、技术+服务并行,解决目的地即时需求
旅游和科技的发展相辅相成,科技改变人们的旅游方式带来更多互动式的体验,而体验中产生的差异化新需求也在催化着技术不断前行。从需求本质上来看,游客对技术的需求即是对解决能力的需求,因此,安全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的技术革新才是提升服务的有力辅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9中国人出境旅游消费报告发布
四、为何会出现境内游和出境游两旺的态势?
一、全国情况。
国家旅游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62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1%。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游联合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者报告》称,我国出境游市场的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成都、武汉等城市出境游人次快速增长,游客更愿意把钱用于旅游体验,而不是单纯购物。每年至少一次出境游,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二、境内旅游更为亮眼。
相比起出境游,境内旅游表现更为亮眼。2017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5.3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国内旅游收入2.17万亿元,增长15.8%。这一增速超越出境游。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何建民介绍,国内旅游收入增速超过旅游人次增速显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支出提升。在他看来,一方面,消费升级促使更多相对高品质的产品涌现出来,另一方面,来自二、三线城市的旅游需求快速增长。
“预计今年我国居民境内游人均将达到3次。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游客活跃,来自二、三、四线城市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正成为推动中国旅游行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携程执行董事会主席梁建章说。根据携程旅行网31日发布的财报,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在二线城市的用户流量同步增长了约50%。
亚洲航空北亚地区总裁陈凯霖亦预计,越来越多的中国二线城市居民前往境外目的地旅游,将促成更多中国二线城市前往境外目的地的直航航班开通。
三、特色旅游精彩纷呈。
在今年暑期,“红色旅游”“一带一路”“绿色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延续了今年以来持续升温、精彩纷呈的趋势。
携程旅行网数据显示,在今年7-8月,前往北京、南京、武汉、长沙、遵义、延安等红色资源丰富的目的地出行人次明显增多。带着孩子“忆苦思甜”是不少年轻父母的选择,中学生、大学生结伴参观红色经典旅游目的地的比例不断上升。
今年1-7月,驴妈妈旅游网平台上,红色旅游的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86倍。游客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西安、延安和北京是国内红色旅游的最热门目的地。
“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迎来更多游客。例如,今年暑期驴妈妈旅游网平台上前往甘肃、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旅游的游客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5倍。业内人士分析,“丝绸之路”沿线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本身对于游客来说就有十足的吸引力。宝兰高铁、京新高速公路开通,进一步推动高铁自助游、自驾游的升温。
亲近自然、旨在保护环境的“绿色旅游”更受居民欢迎。例如,2017年上半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接近7亿人次,同比增长16.7%。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介绍,预计2017年森林旅游游客量占国内旅游人数的比例将接近30%。
实际上,“十二五”以来,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保持了15%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16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2亿人次,超过国内旅游人数的27%,创造社会综合产值9500亿元。
四、国庆中秋旅游旺季。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尚未进入9月时,国庆出行订单量已明显增长。目前在国庆节前后出行的 部分国内外热门旅行产品、线路库存紧张,无论是境内航线还是境外航线机票价格均比去年高,其中,前往昆明、成都等国内热门目的地的机票几近全价。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收入提升推动出游意愿增强,“降成本”“增体验”的措施也是更多居民愿意出游的原因。
9月1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国家旅游局此前披露,2016年国内游客通信、入境游客通信费用支出约为1526.4亿元,而漫游收入约占整个手机通信业务收入的4%,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以2016年数据测算,游客一年就可减少漫游费支出约61亿元。
近期一项调查显示,对于这项“降成本”的举措,超过40%的受访者称旅游意愿显著增强,计划提高出游频次;35%的受访者表示将获得更多旅行“幸福感”。
国内多个省份亦积极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活动。以上海为例,以“相约一带一路”为主题的2017年上海旅游节将于9月9日开幕,将有64家景区(点)推出门票半价优惠活动。旅游节期间,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进森林,让城市生活更精彩”的“2017中国森林旅游节”,展现45公里“魔都新岸线”魅力的“浦江生活节”等活动将为国内外游客带来不同体验。
五、中国出境游热潮带来了什么?
中国出境游热潮带来消费红利 走出去发展谋求共赢。
在2017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来自波兰的安娜(左)和来自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张凤媚合影留念。
人民视觉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中国旅游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通过兼并收购,中外企业联手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体验和服务,满足游客“消费升级”的需求
境外游稳定增长,中国旅游企业加快全球布局
中国旅游业界无论是投资并购还是业务拓展均表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近两年中国旅游企业拓展欧美市场更为频繁
日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数据显示,全球598个旅游目的地在2017年上半年共迎来5.98亿国际游客,同比增长3600万人。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全球主要客源市场的跨境旅游需求推动了全球游客数量的增长,中国、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国持续表现出稳定的跨境消费增长态势。
面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近年来,中国旅游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兼并收购成为热点,投资布局的全球化更加明显。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酒店投资就超过100亿美元。
近日,中国最大在线旅游公司携程与美国马格努森酒店集团正式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对优质地接社进行战略投资与合作,更好地把控目的地服务的质量,提供从预订到出游一站式服务,为数量日益增长的出境游旅客争取更多入住优惠。此前,携程与美国三大华人旅行社达成战略投资与合作,全面布局北美旅游市场。据估计,随着四方合作的达成,每年将服务中国赴美旅游者100万人次,相当于每3个赴美游客就将有一人选择携程。
2016年11月,携程与英国天巡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达成收购协议。这是携程在构建国际旅游生态圈的道路上的又一次布局,标志着其国际合作与国际化进程迈出新步伐。
停靠于意大利威尼斯蒙法尔科内的“盛世公主”号邮轮今年3月开启首航。这艘邮轮专门为中国游客量身设计,计划在中国全年航季运营。
提升服务质量,让出境游像在国内一样方便
旅游业与零售、金融、互联网等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出境游业态更加多元化,中外旅游企业合作模式在不断拓展
联手国际领先伙伴,着力加强本土化经营
中国旅游企业必须逐步强化其满足本地游客需求的能力,本土化经营是必修课
“旅游企业在海外最重要的是要清楚产品定位和目标客户群,在适应当地市场的同时,发挥中国企业的优势。” 法国文华旅行社董事长李晓彤认为,旅游是一个服务行业,也是一种商业运作,更是一种文化体验。中国和欧洲国家国情不同,法律规定、风土人情也不同。因此,对欧洲市场上客户的需求和习惯要有精准和细致的把握,有针对性地打造有价值的旅游品牌。
六、中国出境游市场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据报道,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报告》显示,中国出境旅游市场与消费增长趋势虽然放缓,但中国出境旅游需求依然潜力巨大,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更加成熟和理性。
报道称,从总量上来看,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总量与消费增长都呈现出趋缓的态势。我国出境旅游市场达到1.22亿人次,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3%与5.07%,2016年占出境游总数的31.24%,与2015年的26.72%相比,提升了将近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游客的脚步渐行渐远。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游客的脚步渐行渐远,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量快速增长,2016年达到约5000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民众之间的直接沟通与交流,经济增长是出境旅游的主要推动因素,西部地区与“新一线”市场活跃度进一步上升。
相关人士表示,中国游客的消费方式正在实现从“买买买”到“游游游”的理性转变。调查结果显示,首次出境旅游的游客居多,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是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出境游花费的主要项目为购物、参团费用、餐饮和景点门票等。尽管购物仍然为花费最高的项目,但其比重已经减小。
随着宏观经济、基础设施、市场政策等发展环境持续完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中国游客旅游需求多样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分享经济、支付手段等新技术和新政策将有效扩大旅游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