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文化示范区对该地的经济有哪些意义
吸引人才和劳动力进驻,
人来了,就有了消费和生产
就有服务业的发展,物质的流通,运输业也会带动起来
经济当然就发展了
二、什么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定义是什么?为什么说西安的曲江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文化产业示范区跟文化产业基地是差不多的程序,
国家会发布申报信息,按照要求申报,通过国家审批就会获得该称号。
就好比曲江是国家级示范区,也有省级示范区等等
三、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意义
宣城与黄山、池州等地同属皖南地区,同受徽文化影响,自然人文景观一脉相承,符合打造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条件。示范区建成后,将可整合各市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包括加快实施“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徽文化保护开发,开发遗产旅游、修学旅游、节庆旅游三大旅游品牌等。新的“旅游文化示范区”将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促进皖南大开放。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辖34个县(市、区),总面积38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6万。
【范围】7市入选示范区 面积共5.7万平方公里据了解,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7市、47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山市的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池州市的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以及宣城市的绩溪县、旌德县、泾县和安庆市的潜山、太湖、岳西县为核心区。规划期为2013年至2020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30年。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介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区域。《纲要》提出将示范区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
【布局】打造“一圈两带”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纲要》指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今后将着力打造“一圈两带”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一圈”是指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圈,充分展示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商文化、文房四宝、徽菜、徽茶等历史文化魅力,保持徽州文化的完整性,推动徽州文化与青山秀水、美好乡村联动,形成以黄山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山水文化旅游圈,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把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圈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
两带是指:“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和皖江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带。“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升金湖、花亭湖为节点,将皖南高品质的山水风光连为一线,充分展示精、奇、清、秀的特色,联动开发观光、文化与度假组合型旅游产品,联手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打造一批重点旅游区,培育形成世界级黄金旅游带;皖江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带,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旅游通道作用,突出都市休闲、生态旅游、工业旅游、游轮观光、主题公园体验、健康运动养生等,串接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等皖江城市及重要景区,努力打造面向长三角、联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
【目标】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7千亿,接待游客超46000万人次
围绕三大战略定位,《纲要》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保质量保持领先、文化旅游产业显著发展、文化旅游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五大目标。
到2020年,示范区的绿色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将基本形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90%,森林覆盖率达到51%,核心区的空气优良率将达80%。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70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46000万人次,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培育5—10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示范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70000元和28000元。建成一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交通能力、能源保障能力、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
【政策】设立投资基金支持申报品牌赛事
建设示范区,必须有一批重大政策支持。《纲要》结合示范区建设需求,提出了一批需要国家支持的重大政策。
《纲要》鼓励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支持设立以文化、旅游、生态为主要内容的股权产权交易机构,设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有实力的央企在示范区围绕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设立大型产业基金,研究设立旅游文化特色分支机构,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在土地政策方面,《纲要》支持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流转试点,支持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项目采用约定用途、控制使用条件,并给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的方式取得土地。
此外,《纲要》允许示范区结合资源特色,规范建设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支持示范区申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项目和体育品牌赛事。支持孔子学院设立徽文化课
程。支持申报举办中国(黄山)国际文化旅游高层论坛,打造示范区国际合作平台。
【交通】打造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新建多个机场
打造具有国际范的旅游新名片,交通是关键环节。《纲要》提出,要加快区域内城际铁路、普通铁路、省道、旅游干线、农村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和景区连接线建设。实现快速铁路联结所有省辖市,普通铁路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镇,所有县城通达高等级公路,重点旅游乡镇基本实现四级及以上公路连接。
《纲要》提出将新建芜湖(宣城)机场,研究迁建安庆机场,推进黄山机场改造,新建马鞍山、岳西、宁国、泾县、无为、芜湖县、九华山等通用机场。
四、如何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扩大文化消费,应当将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增长点,积极推动文化与旅.116 .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实现文化消费的倍增。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文化消费。对一个地域来说, 游客带来了增量消费,游客的消费又对本地居民消费产生示范,催发带动了 本地居民的文化消费。将文化融人旅游,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既拉 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旅游注入了原动力。目前,文化和旅游相结合而大 发展也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国务院先后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和《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 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分属不同领域的产业联系到 了一起。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对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也都高度重视,文化部 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文化旅游业列人文化产 业的十大发展重点,还联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 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发展文化旅游,就是要将文化看作旅游发展中的关键要素、旅游活动的 主要内容。只有将文化介入到旅游之中,才能摆脱单纯的旅行活动而成为真 正意义上的旅游。当地居民对文化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他们以合作的态度参与文化旅游发展能够有效地保护当地特色文化,促进当 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物是一个时代文化特征的典型代表,是文化旅游的核 心之一。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等主要机构必须积极融入文化旅游开 发之中,与国内外的旅游部门联合,利用文物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通过 发展旅游促进文物保护,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获取广泛的社 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要从旅游的市场需求出发,开发出真正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要与现代新兴旅游市场结合,深化和拓展旅游,通过发展会议、商务会展、 自驾车、企业团队文化建设等旅游项目,推动旅游发展,使教育与休闲有机 地结合起来。发展旅游消费,不能单纯依靠门票收人,更主要的是要开发其 他相关消费。市场创新与开发,要重点处理好“旅游市场”与“公益教育” 之间的关系。既要控制门票价格,保证公益性质,又要留有余地和空间。除 此之外,更要注重从文化联系的角度诠释文物资源与文化旅游线路中其他文 化资源的关系,提升旅游线路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旅游中文化的连贯性,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