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外运动旅游刚性服务特征是什么?

户外运动旅游刚性服务服务特征是安全,服从,团结,镇定。做好一切准备,

二、中国攀岩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起步阶段

早在二十世纪初,欧美的攀岩运动已渐成雏形,六七十年代更有大批爱好者以狂放的热情推动了攀岩的发展。但攀岩有其特殊的场地和装备要求,是一项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的运动,所以我国在起步上要落后很多,而且必须依靠政府机构的扶植才得以起始。1987年,中国登山协会派人到日本学习攀岩运动的相关攀爬技术和运动规则。同年10月,在北京附近的怀柔大水裕水库自然岩壁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攀岩比赛。1990年怀柔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建立了国内第一座大型人工攀岩场并举办了比赛。人工岩壁使比赛更具精确性和可操作性,1993年攀岩比赛被国家体委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全国攀岩锦标赛开始每年进行。

这一阶段,国内的攀岩运动几乎局限于很少的几所与地矿部、登山协会挂钩的大中专院校,主要通过体育教研室选拔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来充实攀岩群体。攀岩对这些人员而言更大程度上是训练项目而不是爱好。长春地质学院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地分别建立了自己的人工岩壁,也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攀岩项目,他们的选手在当时的竞技攀岩排名榜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民间萌芽

与此同时,民间攀岩运动悄然兴起。萌芽诞生于思想上较为前卫的北京青年中。北大、清华、北理工等院校组建了户外运动俱乐部,攀岩是他们重要活动之一。也许有不务正业之嫌,但这种吃饱穿暖之外的追求,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渴望却是新潮的,体现并继续带动了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中国登山协会的前辈对这帮年轻人的举动持肯定和扶植的态度。这些青年在北京近郊的百望山、鹫峰等地,清理开发了数条顶绳攀登的路线。路线的选择和保护点的设置方面可能都稍显幼稚,但总算迈动了起始的步伐。

攀岩的发展

很多人都会认为1997年对于中国攀岩运动是一个值得记下一笔的年度。建于北京宣武门的攀岩馆吸引和聚集了相当数量的爱好者。作为第一家成功运营的商业性攀岩场所,宣武门攀岩馆为攀岩者提供了一个基地,正是这批最早的北京攀岩爱好者成为攀岩运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中兴力量。

多运动的发展源动力来自于官方支持和商业炒作,攀岩也不例外。就在1997年,颇具规模的“郎酒”杯全国攀岩邀请赛在官方和企业的合作运营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比赛的盛况使得攀岩得到商家和媒体的青睐,也激励了爱好者的斗志与热情。

与没有收入的学生相比,爱好者有资金作为后盾,这就带来了个人攀岩装备的消费潮。他们耗费金钱和精力从香港或者国外带回当时市面上根本没有供应的装备。需求意味着商机,爱好者的规模扩大推动了装备店、俱乐部的诞生和发展。国产人工岩壁及攀登支点也应运而生。中国的攀岩运动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

兴盛阶段

接下来是1998年华山的国际邀请赛,国际好手的技艺展示让我们叹为观止,也树立了奋斗的目标。国外的教练和高手来中国授艺,官方和民间的国际交流活动开始蓬勃发展。

1999年也是热情高涨的一年。攀岩圈中出现了明星、偶像,实力派选手成为爱好者瞩目和跟随的焦点。号称四大金刚的丁丁(丁祥华)、茂茂(李文茂)、徐洪波、赵雷以高超水平和卓越号召力占据了这一期的榜首。99年首届湖州极限运动大赛对攀岩从时尚娱乐角度作了都市化、大众化的定位,推动攀岩以越来越迅猛的速度走进城市青年的生活空间。

高潮时期

在偶像垄断期的同时,攀岩也慢慢多元化了。京郊白河峡谷在官方、商家和爱好者的共同集资集力下,开发出一批质量不错,难度适中的先锋攀登路线。广西阳朔以92年TODDSKINNER开辟的数条路线为基础,发展成为南方的攀登基地,并为攀岩在广州、深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竞技方面,更多省市的大学、俱乐部有了自己的人工岩壁和运动员队伍,比赛成绩百家争鸣。国内选手开始进军亚洲赛场并取得一席之地。从承接亚洲杯、亚青赛、亚锦赛到世界杯,中国在攀岩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状

人工岩壁的出现使攀岩已发展到既是一项运动又是一项娱乐。目前在国外,各种攀岩俱乐部到处都有。每年都有大型、小型、室内、室外、成年、青年、男子、女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攀岩比赛和娱乐活动。另外在一些体育中心、军警训练基地以及一些特种部队中也开展了这种训练。在欧美、原苏联及亚洲的日本、南韩攀岩运动已相当流行,世界上的攀岩水平数欧美,特别是法国与美国最高,相对法国在人工岩壁上占优,美国在自然岩壁称强;在亚洲,日本、南朝鲜水平较高,他们有些选手已达到世界水平;中国大陆、香港及台北的水平大体相当,同属亚洲中流水平。

攀岩运动在我国经过10多年,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加,发展前景十分可喜。从1997年开始,国内每年要举行两次以上的全国或国际性比赛,98年8月在西岳华山举行了国内迄今为止总体水平最高的一次国际攀岩邀请赛,99年9月我国第二次承办了第八届亚洲锦标赛。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北京,了解攀岩的人已相当多,而参与攀岩已成为那里许多青少年的时尚。尽管目前攀岩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好的普及推广,值得欣喜的是,通过近几年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东南沿海、西南及西北等地区的许多人士正纷纷开展这项运动。全国已经建好或正开始修建各种各样的天然及人工攀岩场地供人们训练和娱乐。

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旅游和冒险运动。目前国内的旅游资源的情况是“绝对资源丰富,相对资源贫乏”,即景点多,但形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而旅游、休闲形式的多样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攀岩作为一项新兴的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极限运动,的确是这几方面的完善结合,她对推广全民健身及推动当地旅游、休闲、娱乐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多山,地理资源丰富,可供攀岩的悬崖峭壁比比皆是;中国人比较灵巧、轻捷,善于攀岩,只要下工夫,我们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攀岩运动的世界先进行列。

三、开家室内攀岩馆

开家室内攀岩馆

攀岩运动在欧美国家非常受民众喜爱,我国攀岩运动正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和热爱。攀岩运动场馆吸引了攀岩爱好者的目光,这也给投资这种项目带来机会。

项目概况:

攀岩是从登山派生出来的一项运动,是指人类利用原始的攀爬本能,借助各种装备作安全保护,攀登峭壁、裂缝、海蚀岩、大圆石以及人工岩壁等。攀岩充分表达了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挑战自我的愿望。那在岩壁上稳如壁虎、矫若雄鹰的腾挪窜移,韵律与力度中透着的美会让所有的人由衷感叹“峭壁芭蕾”的无尽魅力。

1983年,法国人发明了可以自由装卸的仿自然人造岩壁,并在法国举行了首届室内攀岩比赛。人工岩壁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攀岩运动的科学性、娱乐性和观赏性,实现了人们把大自然中的岩壁搬到城区室内的久远梦想,这既满足了都市人群参与攀岩运动的需要,又避免了野外攀登所带来的风险与不便,现代意义上的攀岩运动从此便在世界各地迅速地推广开来。

室内攀岩———普通人的时尚运动1987年我国正式引进专业攀岩运动,不久就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并逐渐成为都市中的一项时尚娱乐方式。其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久居水泥丛林的都市人开始更多地将目光从户内移到户外,期望在与自然的融和中体味返朴归真的感觉。在众多的户外自然运动中,集休闲健身、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攀岩运动,自然就成为越来越多崇尚自然的人们的当然之选。

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无法享受野外攀岩的乐趣,于是人们便在市区的'室内建造了各种的攀岩场馆,攀岩也就从超人的运动、勇敢者的游戏变成了一个有惊无险、大众喜爱、易于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的健身项目,成为都市的一种新兴时尚运动。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你可以到攀岩场馆,去体会一种惊心动魄的新鲜刺激,感受一下有惊无险的身心放纵,真正体验在岩壁上跳舞的感觉。在采访中,很多玩家谈到,他们热爱室内攀岩的理由除了使力量、速度、柔韧、灵巧、耐久等基本运动素质得到增强之外,还能强化人的心理形态、机能等生理素质基础上的意志、品质、调控能力等心理素质,“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热爱上这项健康、时尚的运动。”

室内攀岩馆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就是攀岩墙。攀岩墙大大降低了野外攀爬天然岩场可能发生落石、坠落等各种危险,可以在完全没有外在危险的仿真状况下体验攀登之乐趣,挑战自我极限。同时,有了攀岩墙就使得室内攀岩不受天气、时间影响,全年皆可使用。另外,对于现代都市忙碌的工作人群,人工攀岩场的兴建,可以节省大家大量的旅途时间,让喜欢冒险的人随时体验惊险、刺激。

投资分析:

室内攀岩馆档次不一, 初期经营可选择较低价位攀岩装备,前期投资主要看人工岩场的规模和造价,室内人工岩场通常采用钢架 玻 璃钢结构,普通钢架木板结构较为经济。一般的造价需5万-8万元人民币。

先在室内学爬人工岩壁,再去领略野外攀岩的刺激,是一般初学者的学习过程。因此室内攀岩馆适宜开设在体育场所或附近,像体育馆、健身俱乐部甚至综合娱乐场所里面,租用场地或者与其配套经营。还可以开设在一些健康型住宅社区附近。

攀岩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专业型人工岩壁。该系统是由合金岩板、钢架结构和专业支点等部件组合而成,岩板表面凸凹有致并与钢架结构共同组成直壁、俯壁、屋檐等各种曲度的攀登岩面,通过形状、大小、疏密程度各异的支点构成难度不同的攀登路线,并可根据训练或比赛的要求随时调整。此专业岩壁还可以分为难度赛、速度赛和抱石赛等类型的岩壁。

第二、仿真型景观岩壁。该系统直接脱模于大自然中的真山实壁,充分还原自然岩壁的纹理特征,造型丰富,现场感极强,可传达与野外攀登别无二致的身心感受。景观岩壁使用树脂、石英砂和 玻 璃纤维等自然及合成材料(创业网:),采用三明治的加工方法,即在蜂巢式的双层基板上将树脂、 玻 璃纤维一层层地铺积,最后再喷涂树脂、石英砂浆作表面粗糙化处理,如此层层加工的岩壁才能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这是一般的抗碱 玻 璃纤维混凝土岩板所不可比拟的。

第三、儿童游艺岩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岩面被设计成漂亮的卡通图案和完整的童话故事,并配以儿童喜爱的卡通造型支点,使得整块岩壁极富趣味性和娱乐性。岩壁使用无毒无污染的工程塑料为材质,高度在2至3米之间,地上铺以柔软的安全地垫,绝对符合游乐场所的安全要求,另外还有充气型的攀登山丘可供选择。

第四、模拟攀岩登山机。攀登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健身器械,它浓缩了攀岩、登山的运动要领,集康体娱乐于一身,可极大提高锻炼者的耐力、心肺机能和手脚协调性。无论什么运动,强度、耐力、柔韧性、需氧量都是基本元素。没有其他的锻炼器械比攀登机能更好地结合这些元素。

第五、攀岩戏水乐园。根据泳池的建筑环境,将攀岩墙设计成攀登、戏水的结合体。它可以是攀岩墙式的,也可以是充气堡式的,可根据客户需要设计成各种形式和难度,以适应不同运动层次和不同年龄的游玩者。

以上不同的攀岩墙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十多万元尝试做老板:

投资建一家室内攀岩馆最大的开支自然就是攀岩墙。攀岩墙价格不一,根据面积和高度不同价格有较大的区别,一般都在10万-20万元左右。为此,有关专业人士作出了一套可供参考的投资方案。

以下投资方案以10万元的攀岩墙为例,仅供参考:

投资方案以投资兴建一道宽近4米,高10米的攀岩墙,成本和收益情况如下:

攀岩墙(包括岩板、钢架、设计安装以及支点和攀岩装备等)一次性投资额:10.2万元,按10年摊销,每年成本费用1.02万元

攀岩器材费:1-1.5万元攀岩项目人员工资费用(保护员两人):2万元/年

攀岩墙场地费用:按5万元/年计。

攀岩项目经营收益:攀岩馆以每天经营时间10小时计,折合满员时间4小时,每小时按5人攀爬计算,收费标准30元/人次,一年收入为:20人次/天×30元/人次×30天×12月=21.6万元。第一年毛利:216000-10200-50000-15000-20000=120800元

四、体育产业趋势:休闲体育

体育产业趋势:休闲体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享受生活。休闲体育的概念应运而生。和我一起来看看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吧!借助旅游等其他产业,休闲体育在中国发展迅速。我国旅游资源较多,如何将体育、休闲和旅游资源更好的整合,将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点。

在当今世界,休闲是一种时尚,运动也是一种时尚,运动与休闲相结合更是时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尔夫、游艇、赛车、奥运会、世界杯等,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不仅能够带动休闲旅游相关产业的全面提升,带动区域经济的极大发展;甚至可以左右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格局。

研究发现,群众体育、传统民俗体育、古代体育、正式体育项目等等,经过休闲化转化,都可以成为旅游休闲的新鲜内容,形成休闲旅游的新吸引力和收益点。

在旅游产业系统升级时代来临的今天,我们如何在旅游开发中把握和运用运动休闲形式,并利用群众和传统体育活动,创新休闲方式呢?

概念与视角

体育运动与旅游自古有天然联系。古代旅行徒步为主,本身就是意志和体能的锻炼。在当代,旅游活动仍然是健体强身的有效途径——人们离开惯常生活环境活动,以名山胜水、古迹名胜、异域风貌愉悦身心,在参观游览时仍然需要走或长或短的路,爬或高或矮的山,流或多或少的汗,这本身也是一种体育锻炼。

现在,体育旅游是现代旅游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体育旅游产品都已有日益丰富和成熟,吸引大量体育旅游爱好者。而随着休闲泛化逐渐延伸到体育领域,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和时尚、文化以及当地特色物质文化资源逐渐融合,营造出运动性、趣味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交融的休闲氛围。我们更愿意称之为运动休闲,从适宜开发的“休闲旅游”的角度,而不是相对专业的“体育”,来解读这种休闲旅游新模式。

运动休闲正受到来自国内外、各阶层的欢迎。自行车旅游、骑马或骑骆驼游、登山、攀岩、徒步沙漠探险、野外生存训练、峡谷漂流、乘热气球或滑翔伞、滑冰、滑雪、滑草等时尚运动休闲项目方兴未艾;各类体育赛事、体育文化节庆活动牵动亿万人的关注。

从旅游角度分析,运动休闲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是以体育运动资源为基础,以休闲环境氛围塑造为依托,通过各种体育运动来规划、设计、组合成相关产品,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参与感受体育运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休闲旅游形式。从狭义上说,运动休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休闲形式;从广义上说,运动休闲还包括各种运动娱乐、身体锻炼、体育赛事、健身康复、体育文化交流、体育节庆,以及它们所衍生的各类休闲活动。

我们以休闲旅游的角度来定义运动休闲的概念,在以下研究中,也以同样的角度来分析运动休闲。

运动休闲发展态势

1、消费方式转变使得运动休闲需求增强

最新统计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参加体育运动3.54项,到体育场馆90%的消费者一次花费在50~100元,1997年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支出位于日常基本生活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三位。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方式在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调查,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育运动消费中实物消费占60%,劳务消费占40%(发达地区),其比率远高于10年前,消费者去体育场馆次数和外出参加运动休闲、旅游的次数也大幅增加,而且还保持着迅速上升的势头。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增加了用于教育、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尤其2005年以来,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中国旅游进入一个以大众休闲与国际观光发展期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而运动休闲作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旅游方式,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潮流。就休闲旅游本身来说,旅游者不只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更愿意参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恢复体力精力、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的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如登山、游泳、滑雪、观看大型比赛等。运动休闲的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阶层差异变化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使得旅游产品向休闲、运动等多个方向发展,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已经成为现阶段旅游产业内最为重要的任务。在巩固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结合休闲泛化和休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节庆会展等现代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供给,以适应国内外广大游客的多种需求,实现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是当代旅游从业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旅游产业现阶段升级和景区产品提升的重要目标。

2、体育产业泛化为运动与休闲旅游结合发展提供可能

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为支撑点形成的产业,围绕推广体育活动过程,推销企业产品或企业服务或企业知名度而形成的体育相关产业,其产业结构为:本源产业:体育观赏表演业、运动训练服务业、职业体育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科技信息服务业。

载体产业:体育服装业、体育仪器器械制造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传媒及广告业等。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足球职业俱乐部的建立和职业足球联赛的举办为突破口的竞技体育改革,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过程,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职业联赛相继出现,体育赞助、体育市场的经营活动日渐增多,促进了体育产业中本源产业的成长和载体产业的形成。这为运动休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体育活动,其中通过休闲旅游方式参与登山、游泳、滑雪、观看比赛等体育活动就是主要的`形式之一。

由于消费者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休闲旅游行业的相关部门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的合作前景广阔。

3、我国拥有发展运动休闲的优势基础条件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体育运动的类型多样,运动的文化底蕴深厚,并融入到方方面面之中,这些特点使我国拥有宝贵的运动休闲旅游资源。由于纬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东、南部江滨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新疆等地可开展沙漠探险运动,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可开展攀岩运动。同时,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族摆手舞、龙舟赛等等,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涵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运动休闲所产生的市场需求,结合体育产业泛化的大环境,加上优势的基础条件,为我国运动休闲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也为旅游产业系统升级和景区产品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

运动休闲的分类

由于体育运动的多样化,运动休闲的类别和分类方式也是多样的,本文主要从运动和旅游开发两个角度来介绍一下运动休闲的分裂。

1、体育运动基础分类

动态项目和静态项目

按照游客的参与程度,运动休闲项目可分为静态类型和动态类型。静态类型即游客不参与运动中,只是观摩或欣赏该类运动,如现场观看奥运会、世界杯等体育竞技比赛、大型赛事或体育盛会,;动态型,是指游客参与到其中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滑雪、球类运动以及攀岩、蹦极、漂流等极限运动。应注意的是,大部分动态参与型项目也可以成为静态观赏的对象。

竞技、锻炼和休闲项目

从运动的形式和目的来看,运动休闲项目可分为竞技类、锻炼类和休闲类。竞技类项目是指以竞技为目的运动类项目,如各类比赛项目;锻炼类项目是指日常的健身运动和锻炼类项目,如健身、太极拳、健美操、慢跑等;休闲类项目强调其休闲性,如登山、钓鱼、冲浪、潜水、沙滩排球、滑雪等。

竞技、锻炼和休闲项目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如滑雪,既有国际级的众多竞技类赛事;又可以锻炼身体;还是冬季最为重要的休闲运动形式。

其他分类方式

从体育运动的活动场地来区分,可以分为室内类,如沙狐球、乒乓球、羽毛球;室外类,如高尔夫、草地滚球;郊野型如探险、露营、滑雪。

按民族特色,可划分为传统型,如游泳、射箭;民俗型,如踢毽子、拔河比赛;民族型,如摔跤、叼羊、姑娘追;军事型,如匹克博、镭战。

从体育运动的时代特征可以分为古代型如蹴鞠、马球、射箭、赛马、比武;时尚型,如高尔夫、攀冰。

2、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解读

按照运动休闲在旅游开发和运营中的作用,我们初步分四类进行讨论:支撑类、提升类、营销类、服务类。

支撑类

可独立支撑景区甚至旅游目的地的运动休闲内容,如滑雪、高尔夫、漂流等。滑雪作为最重要的冬季休闲运动形式,已经开始呈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近年来,滑雪场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出现,滑雪市场一片火热。以滑雪为支撑,很多滑雪场以及其所在的城市,已经成为周边区域的冬季旅游目的地。在滑雪如吉林市郊的北大湖滑雪场,与吉林市的雾淞奇观相互呼应,使得吉林市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冬季旅游目的地之一。

提升类

能够大幅度提升景区或者旅游区域旅游产品的运动休闲内容,往往是一系列同类型或互相呼应的项目总和。如各类户外运动对山野景区的提升;各种水上游乐运动对滨水景区的提升;康体娱乐中心对酒店度假村的促进;高尔夫练习场等高档运动场所对高档旅游地产项目的提升等。在考虑该类内容的时候,需要把着眼点放在休闲和服务上。

营销类

通过该类运动休闲内容,可大幅度提升景区和旅游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吸引庞大的客源。长期、稳定的营销活动本身也是有效一种有效的旅游盈利模式。如大型赛事的自主策划和承办、体育节庆类活动的策划等。奥运会、世界杯、NBA、F1赛车、环球帆船赛等世界知名的比赛,每次都能让举办地和比赛沿途赚得盆满钵满,甚至留下的一些遗存也会成为后人最重要的游览点。国内也不鲜见通过自主策划大型赛事和体育节庆活动而提升景区的例子,比如重庆武隆,每年举办户外越野挑战赛,而近期以其为外景地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播出后,片中出现的溜索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也使得武隆的旅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态。

服务类

主要指满足游客和居民运动休闲需要,以服务性为主的运动休闲内容,如目前国内常见的小区健身运动器械区;公园和城市绿地的健身场所和活动组织等。

特定地区运动休闲项目的开发思路

旅游景区主体场地不同,适合开发的运动休闲项目也有所区别,为使得运动休闲项目归类清晰,我们按照草原、森林、沙漠戈壁、海滩、湖泊、河流、峡谷、岩洞、山川、湿地、公园、田野、室内、乡村、城市等多种不同主体场地进行研究分析,列举一些适合开发的运动休闲项目,为旅游景区开发与运动休闲的结合提供一点借鉴。

草原地区:

适宜开展赛马及马术等相关活动;摔跤、射箭等蒙古、哈萨克等马背民族相关运动;那达幕等蒙古传统民俗体育节庆;以及滑草、草地摩托、草地滚球、高尔夫等现代时尚运动。

森林地带:

适宜开展森林野战、森林氧吧氧浴、森林探险、越野滑雪、丛林穿越、丛林溯溪、露营、骑马等运动休闲项目。

沙漠戈壁:

适宜开展徒步、滑沙、沙漠探险、沙漠摩托、沙漠赛车、沙浴、骑骆驼等相关运动休闲项目。

海岸地区:

适宜开展游泳、游艇、潜水、水上摩托艇、滑水、赛艇、帆船、帆板冲浪、皮划艇、滑沙入海、沙滩排球、深海潜水、帆伞、浮潜、水球、水上自行车等游乐性运动;出海打鱼、航海等体验类游玩运动;水上运动节、大型水上运动类赛事等赛事节庆活动;以及和当地民俗结合的民俗类水上运动和节庆。

湖泊河流:

和海岸地区类似,可以开展各类水上游乐和体育赛事、节庆类活动,此外,由于体量较少,且可以和周围环境互动,还可开展漂流、溜索过河、溯溪、溪降等水上运动,以及赛龙舟、放竹筏等民俗运动和相关的节庆活动。

峡谷岩洞:

适宜开展探洞、峡谷探幽、徒步、攀岩,速降,越野定向、徒步等运动休闲项目。

山川:

适宜开展爬山、攀岩、定向越野、攀冰、滑雪等休闲运动项目。

湿地地带:

适宜开展观鸟、生态湿地观赏、滑船、叉鱼、摸鱼等休闲运动项目。

田野乡村:

适宜开展农业采摘、高尔夫、露营等休闲运动项目;以及一些民俗类的运动项目和节庆活动,如跳竹杠等。此外,都市运动项目在乡村田野开展,增加休闲化和生态化的内容,也有很强的市场前景。

城市公园:

适宜开展健身锻炼、太极拳等武术运动、球类活动、公园定向、滚轴、滑板、人工攀岩等运动休闲项目。

室内:

包括城市内和郊野的酒店度假村的室内,适宜开展台球、保龄球、沙狐球、壁球等室内球类运动,SPA、按摩操、瑜伽等有氧健身和无氧运动,太极等养生运动;室内攀岩、滚轴等极限运动。

应注意的是,大多数旅游开发地,不可能仅仅有一种类型资源,一般是几类资源的结合体,因此,运动休闲的开发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以上分类进行清晰的划分,应因地制宜,按照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开发对应的运动休闲产品。

以上的研究较为笼统和宽泛,只是设计到了初步的分类和一些概念性的认识,运动休闲与旅游开发的结合,尚需一段长久的道路。从旅游开发和运营的角度来理解运动休闲,不只要考虑各种项目;还需要研究运动休闲旅游地、运动休闲景区、运动休闲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并充分考虑运动休闲和其他旅游内容、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