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者消费行为有什么影响
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旅游消费受多种因素影响,旅游活动除需具备客观条件外,还会受到传统文化、个人心理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观念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而消费观念又是受文化影响的。
长期以来,中国人“在资源、人口和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以节欲和适当消费为特色的物质观和消费观始终是我国传统主流消费理念的核心,而且这种消费理念也是与强调集体主义导向和追求和谐的传统价值观相协调的”。
中国人主张生活上要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做到年年有余,不提倡超前消费。其一是由于我们民族忧患意识特别强的缘故,人们总是把大部分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经济不宽裕也是注重储蓄的另一个原因,人类社会早期不发达的生产力所带来的物质匮乏决定了人们对于消费形成的道德偏见,即消费是“恶”,认为大手大脚地花钱是一种可耻行为,而勤俭节约则被看成是道德高尚,受到尊敬和赞美。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中国的家庭大多数表现为刻意追求家庭生活的和睦、延续完善及天伦之乐,重视子女的教育和前途,为此必须或者说宁愿节制现时消费,勤俭持家。
二、近些年旅游惨淡,旅游适度超前消费该怎么把握好尺度?
适度超前发展战略
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超前”,即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既要超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又要超过国际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以体现一个新兴产业的内在生命力,达到一个外向型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速度。其次是“适度”,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与旅游业的综合性和依托性较强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旅游业涉及范围广泛,与其他产业相关性较强,其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难以孤军快速奋进。
因此,“超前”和“适度”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超前”和“适度”都是国民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基本要求,都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另外,在今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把握上,还有一个动态协调的问题,既要坚持“超前”,又要把握“适度”。
经济新增长点战略 社会经济发展,就其产品而言,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就其产业结构而言,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受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所制约的。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方式不断转变,消费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动过程中,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量的调整是解决经济结构优化的途径。大力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新的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消费需求就成为宏观决策的重大问题。
在选择和确定新经济增长点时,一般要坚持如下原则:要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要有利于经济增长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需求的潜力大,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产业的关联度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国际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出口创汇;五是投入产出比大,投资效益好,有利于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旅游强国战略
由于各国的经济历史状况不同以及旅游资源存在差异,世界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使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人文景观资源。2010年,我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34亿人次,旅游创汇458.14亿美元,国内旅游达21.0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1.7%。这说明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的旅游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旅游强国。因此,旅游强国战略,必然要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增强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提高我们旅游发展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