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应如何整顿?
据报道,为整治旅游市场突出问题,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云南省近日发布《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被舆论称为“最严整顿令”。
近年来,云南旅游市场乱象不时发生,尤其是去年底今年初发生多起游客被打事件,以及副省长参团旅游遭遇强迫购物,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相比现行法律法规和治理措施,云南此次出台的规定的确是“史上最严”。以治理旅游购物为例,《旅游法》规定“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措施》既要求“取消旅游定点购物”,也“严禁变相安排和诱导购物”,还要“严惩针对旅游者的欺诈销售”。可以说,比之前出台的法律规定要更严、更细、更全面。
再如,对于治理“不合理低价游”,新规的力度也比以往大。今年1月份云南省发布的整治方案显示,全面清理“不合理低价游”线上线下产品、全面禁止经营“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等。此次出台的新规要求,对经营“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的旅行社予以停业整顿,对整顿后再犯的,依法吊销旅行社经营许可证。
对于这个“最严整顿令”,大多数人持肯定态度,因为只有下猛药才能去沉疴。不过,对于“最严整顿令”能否“最严执行”,也有一些人持怀疑态度。因为去年10月份有关方面曾在全国统一部署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但从效果看,这一问题在很多地方都依旧存在。
同时,根据相关报道,云南旅游“最严整顿”实施期限只有一年。相信经过这一年“最严整顿”之后,当地旅游市场秩序会大大好转,但如果一年后整顿行动“收兵”或者松懈,某些旅游乱象有可能出现反弹,从而毁掉一年来的治理成果。
所以说,旅游“最严整顿”应该打“持久战”,对于相关违法行为,当地有关方面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改变云南旅游形象,并维护好来之不易的旅游品牌。
文化和旅游部将如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聚焦行业顽疾,采取更加具体、更加精准的针对性措施,重点整治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推动优质旅游发展,不断提升广大游客的旅游获得感和幸福感。
1至3月,针对个别重点旅游地区相继发生的导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游客消费、“黑导”殴打游客等恶劣事件,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以打击强迫消费以及非法从事导游执业活动为重点的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先后派出5个督查组,分别赴湖南、重庆、安徽、江西、陕西等地,指导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利剑行动”,这是继去年“四季行动”之后,旅游市场掀起的又一轮整治风暴。
截至3月底,各地共检查旅游企业11253家,检查旅游团队2942个,检查旅游客运车辆800台次,检查导游8596人次,立案172起,处罚导游及非法从业人员70人,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326.05万元。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继续锁定市场顽疾,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购物消费、“一日游”乱象等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净化旅游消费环境,彰显旅游业的民生价值。
1362名导游暂停接团!昆明市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在当前的旅游市场背景之下,昆明市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的人将消费的主要目标转移到了享受型消费。很多的人在节假日的时候都会选择外出旅行,旅游成为了拉动很多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很多城市在发展的时候不得不重视的一个方面。
很多的城市由于自然风光亦或者是人文风光较好,受到了很多游客的喜欢。每年到寒暑假或者是节庆日的时候,都会迎来大批的游客,这些游客的涌入使得这个城市的旅游活力得到明显的提升,旅游经济也因此而迅速发展。所以说旅游是各个城市的必争项目,如果说一个城市放弃发展旅游产业的话,那么将会有着很大的损失。
近期昆明市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的秩序,在这一次整顿之中,有1000多名的导游暂停接团。对于这件事情,我个人认为昆明市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之下,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十分有必要的。旅游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得很多的城市都开始重视旅游方面,为了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当地的政府多数会和旅游团联合起来,为城市的旅游经济进行宣传。
但是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乱象也成为了不得不关注的一个方面。现在很多的城市由于出现了旅游乱象,导致很多的人不愿意前往这个城市进行旅游。昆明这个城市的风景十分的美丽,每年都会有很多的人去到云南旅行感受这里的自然风光,但是当地多次被曝出一些旅游方面的乱象新闻,这让很多打算前往这座城市旅行的游客都放弃了去到这个地方旅游的想法,生怕去到这个地方之后成为被迫消费的对象,所以说在这个阶段做出这样的举动,有利于整改目前的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