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唱脸谱歌词里脸的颜色代表什么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黑脸张飞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关羽(红整脸)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

曹操

严嵩。

曹操(白整脸)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蓝色脸窦尔敦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张郃(紫三块瓦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

绿色脸

勇猛,莽撞。 如:《白水滩》里的徐世英

其他:

绿林好汉。

黄色: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如《南阳天》中的廉颇。

钟馗之脸谱

褐色和粉红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

金色: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如如来佛、二郎神。

银色:用于一些比较有法力的精怪。

净角紫色脸:紫色介于黑红两色之间,刚正威严的人物和忠义厚道的人物常用紫色脸。如《鱼肠剑》中的专诸,《武科场》中的常遇春,《大保国》中的徐延昭,有些人物在小说或者民间口头文学中描述为紫脸膛,因而使用紫色脸,如《恶虎村》中的濮天雕,《招贤镇》中的费德功,《战长沙》中的魏延。有的人物用紫色脸是为了与同台的其他角色区别,如《百寿图》中的北斗星是相对于老生的南斗星,显得威武,而《柴桑口》中的庞统用紫色脸膛是表示其相貌丑陋。

净角粉红脸:粉红色脸一般象征年迈的红脸人物,如《取洛阳》中的苏献,《盘河战》中的袁绍,《四杰村》中的花振芳等。

净角绿色脸:绿色脸一般寓意为勇猛暴躁,与黑色脸有相近之用意,有些占山为王的草寇类人物使用绿色脸。如《白水滩》中的青面虎,《庆顶珠》中的倪荣,《失子惊疯》中的金眼豹,《响马传》中的程咬金等。

净角蓝色脸:蓝色一般表示刚强阴险,在脸谱中紫色与绿色的寓意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性格刚强的人物,如《取洛阳》中的马武,表示人物阴险性格的如《薛家窝》中的谢虎,《剑锋山》中的焦振远,《连环套》中的窦尔敦等。

净角黄色脸:黄色脸寓意人物骁勇剽悍或凶暴残忍,如《车轮战》中的宇文成都,《洞庭湖》中的杨么,表示人物凶暴残忍性格的如《鱼肠剑》中的姬僚,《战宛城》中的典韦等。

净角金银色脸:金银两色在神怪脸谱中应用较为广泛,显示神仙的面现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如《安天会》、《无底洞》、《蟠桃会》中的杨戬(二郎神),《红梅山》中的金钱豹,《攻潼关》中的金咤均勾金色脸,《攻潼关》中的木咤勾银色脸。有的将官为表示英勇无敌也用金色,用来助增脸谱的威仪,如《挑滑车》中的金兀术,《四平山》的李元霸,说到神怪脸谱,这里应该强调说明,前辈著名演员都反对把神怪脸谱勾画的稀奇古怪或阴森恐怖,不赞成把蛇蝎蜈蚣真实地画在脸上,更反对把骷髅等阴森形状画在脸谱里,他们认为这不但有损于舞台美的艺术原则,也使人看了胆战心惊,有害于舞台表演,是一种浅显的、艺术造诣不高的作法,虽然是神怪脸谱,也应该与人面相近。

净角瓦灰色脸和赭色脸:瓦灰色与蓝色在脸谱应用中意义相近,瓦灰色脸如《芦花河》中的乌里黑,赭色与紫色的意义相近,如《彩楼配》中的月下老人、《铁笼山》的迷当。

《单刀会》中的周仓

净角淡青色脸:淡青色介于蓝绿色之间的用意,如《卧牛山》、《单刀会》中的周仓勾淡青色脑门, 周仓在《青石山》中用金色脑门,表示其死后成神 。

参考资料:

二、京剧的由来? 脸谱各颜色代表什么?(概括)

关于京剧脸谱的由来,有许多说法,至今没有定论。但概括起来,不外以下四种。

一、 由面具蜕化而来

据《旧唐书》、《宋史》等史书记载,古代打仗有时戴上面具上阵,以增加威严,吓唬敌人。以后逐渐改变,将面具的形状、色彩直接勾画到脸上,就成了现在的脸谱。古代有的史书将面具称为“代面”,现在称京剧的大花脸(净角)为“大面”,大约是“代面”的音近而误。

二、 由化妆蜕化而来

演员装扮某个角色,首先要像那个角色,所以将眉眼口鼻,画成那个角色形状,而一个人的性格,首先也表现在脸部,为了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在化妆时进行一些夸张。这种类似脸谱的化妆方法,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脸谱。

三、 由神怪傩戏退化而来

从前有一种驱疫打鬼的傩戏,里面有神佛鬼怪的角色。这些角色的面貌无法模仿,只能凭空构思。神佛用金银等色特别标出,妖怪之类,就将他们的形状画在面上。如豹精就画个豹头,猪怪就画个猪脸等。这种表现方法推广到其它角色,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脸谱。

四、 由盗贼涂面蜕化而来

从前的盗贼为了防止被人认出来,常常将自己的脸涂画得面目全非。恐怖凶暴。于是在演戏的时候,凡是遇到有凶狠残暴、使人恐怖的角色,也在脸上乱勾乱抹,于是就形成一种脸谱。

京剧脸谱的颜色

黑色脸:黑色一般表示刚正猛直的人物、正义凛然的艺术形象如包拯、巨无霸、张奎。

白色脸:白色为主的脸谱有几种含义,一种是抹脸方法而成的白粉脸,如严嵩、潘仁美,一种是用于鹤发童颜之老年英雄、武将,如《普球山》的蔡庆,一种是奸凶武人,如高登,一种是表示刚愎自用,如马谡、徐晃,一种是白色的太监脸,如伊立,表示人物性情奸诈和肤色细白,一种是僧人脸谱,表示武艺高强,身强力壮,如《蜈蚣岭》中的王飞天,《野猪林》中的鲁智深。

红色脸:红色一般表示所饰人物忠勇正直,如关羽、关泰,关于关羽脸谱使用红色,有一种传说,山西有势豪门,名叫熊虎,霸占陈守义之妻,陈登门央告,被熊虎捆送县衙,买通县衙,将陈重责入狱,又嘱狱官将其害死,狱官是正直人,但无法救陈,将此事告陈,陈痛哭,被关羽听见,问其缘故,陈尽告,关羽动义愤,夜间杀死熊虎一家,救出陈妻,使其共同逃走,知县派差役捉拿关羽,关羽逃奔涿郡,但后边差役紧追,忽然面前有一老太太,关羽问路,老太太说你杀人了吧,看你脸上的血,还不洗一洗?适刚下雨,关蹲下身洗脸,抬头老太太已经不见,而脸已经变红,差役追到,因脸色不合,不疑是关羽,关羽方得逃脱,方知是菩萨化身搭救关羽。关羽脸变红,固然有搭救陈守义夫妻义愤之义,但因其心动杀机杀了人,脸才变红。还有说关羽脸有七痣,称七星痣,脸谱上只表现出五个,另外两个在耳上,无法表现,所以只画出五个黑点。无论持何种说法,关羽是受人尊崇的,红色脸已成定论,任何剧种都认同这种规矩。有些忠勇良将、正神也以红为主色,如黄盖、太乙真人等。有些反面人物也勾以红为主色的脸谱,这是具有讽刺意义,如《祥梅寺》的黄巢是反叛唐王朝的举子,勾红脸是讽刺唐僖宗无道,还有《法门寺》中的刘瑾,他是做尽坏事的宦官,勾红脸具有讽刺含义,说他在法门寺做了点好事,还有的是为了舞台色彩协调的需要而用红色脸谱,如《四杰村》的萧月用红色脸谱是为了与白色的鲍自安、粉色脸的花振芳配合,色彩和谐。还有的是为了说明某种事实,如《白良关》中的刘国帧,表示黑脸的尉迟宝林是黑脸尉迟恭的儿子,而不是红脸刘国帧的儿子。

紫色脸:紫色介于黑红两色之间,刚正威严的人物和忠义厚道的人物常用紫色脸。如《鱼肠剑》中的专诸,《武科场》中的常遇春,《大保国》中的徐延昭,有些人物在小说或者民间口头文学中描述为紫脸膛,因而使用紫色脸,如《恶虎村》中的濮天雕,《招贤镇》中的费德功,《战长沙》中的魏延。有的人物用紫色脸是为了与同台的其他角色区别,如《百寿图》中的北斗星是相对于老生的南斗星,显得威武,而《柴桑口》中的庞统用紫色脸膛是表示其相貌丑陋。

粉红脸:粉红色脸一般象征年迈的红脸人物,如《取洛阳》中的苏献,《盘河战》中的袁绍,《四杰村》中的花振芳等。

绿色脸:绿色脸一般寓意为勇猛暴躁,与黑色脸有相近之用意,有些占山为王的草寇类人物使用绿色脸。如《白水滩》中的青面虎,《庆顶珠》中的倪荣,《失子惊疯》中的金眼豹,《响马传》中的程咬金等。

蓝色脸:蓝色一般表示刚强阴险,在脸谱中蓝色与绿色的寓意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性格刚强的人物,如《取洛阳》中的马武,表示人物阴险性格的如《薛家窝》中的谢虎,《剑锋山》中的焦振远,《连环套》中的窦尔敦等。

黄色脸:黄色脸寓意人物骁勇剽悍或凶暴残忍,如《车轮战》中的宇文成都,《洞庭湖》中的杨么,表示人物凶暴残忍性格的如《鱼肠剑》中的姬僚,《战宛城》中的典韦等。

金银色脸:金银两色在神怪脸谱中应用较为广泛,显示神仙的面现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如《安天会》、《无底洞》、《蟠桃会》中的杨戬(二郎神),《红梅山》中的金钱豹,《攻潼关》中的金咤均勾金色脸,《攻潼关》中的木咤勾银色脸。有的将官为表示英勇无敌也用金色,用来助增脸谱的威仪,如《挑滑车》中的金兀术,《四平山》的李元霸,说到神怪脸谱,这里应该强调说明,前辈著名演员都反对把神怪脸谱勾画的稀奇古怪或阴森恐怖,不赞成把蛇蝎蜈蚣真实地画在脸上,更反对把骷髅等阴森形状画在脸谱里,他们认为这不但有损于舞台美的艺术原则,也使人看了胆战心惊,有害于舞台表演,是一种浅显的、艺术造诣不高的作法,虽然是神怪脸谱,也应该与人面相近。

瓦灰色脸和赭色脸:瓦灰色与蓝色在脸谱应用中意义相近,瓦灰色脸如《芦花河》中的乌里黑,赭色与紫色的意义相近,如《彩楼配》中的月下老人、《铁笼山》的迷当。

淡青色脸:淡青色介于蓝绿色之间的用意,如《卧牛山》、《单刀会》中的周仓勾淡青色脑门, 周仓在《青石山》中用金色脑门,表示其死后成神 。

三、洛阳有什么好玩的?具体都在什么地方?

嘿嘿,先是好吃的。

浆面条 浆面条,既经济、又可口,是洛阳人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它是将豆浆置于适当的温度下,发酵变酸,然后放入锅内加热到80度左右,液面便有一种蘑菇状的浆沐。这时加入少许的香油,反复搅拌,待滚沸,将面条下入,最好是杂面条。拌面糊使之呈湖状。然后,将调制好的盐、葱花、青豆、芹菜、韭...

洛阳名小吃及地址 2008-06-16 15:16 | (分类:默认分类)

浆面条

浆面条,既经济、又可口,是洛阳人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它是将豆浆置于适当的温度下,发酵变酸,然后放入锅内加热到80度左右,液面便有一种蘑菇状的浆沐。这时加入少许的香油,反复搅拌,待滚沸,将面条下入,最好是杂面条。拌面糊使之呈湖状。然后,将调制好的盐、葱花、青豆、芹菜、韭菜、辣椒加入。

洛阳浆面条,制作简单,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

阎家羊肉汤

阎家羊肉汤,已传四代人,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第二代人阎顺生,对羊肉汤进行了创新,使调料配置适当,汤味更加鲜美,从此,阎家羊肉汤闻名豫西城乡。

阎家羊肉汤的特点是:用鲜羊肉,当天用肉,当天宰羊;香料齐全、量大。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咸淡适口,汤味鲜美。

张家馄饨

张家馄饨,又称“马蹄街馄饨”。创始人为张须,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1920年,张家馄饨第二代传人张坤对配料和品种加以创新和改进,以白面鸡肉、鸡血、薄鸡蛋饼、吓仁、水粉丝、榨菜等为主料;而以大油、胡椒、酱油、鸡汤、猪肉汤、陈醋等为辅料,冬天配韭黄、大葱,春天配嫩韭、香椿。从而使张家馄饨具有制作精细、味道鲜美、喷香适口〓酸辣具全的特点,渐渐名声大振。

尚记牛肉汤

尚记牛肉汤,是吴家街人尚老概括经营,迄今40多年。牛肉汤有甜咸两种,其特点:肉肥汤鲜,煮汤辅料全,用油炸过的辣椒和大蒜,渗一起捣碎,味道尤鲜。洛阳人早晨爱吃牛肉泡馍。拿馍去泡,或将汤买回泡,吃惊牛肉泡馍的人甚多,今日,不管早中晚均有吃牛肉泡馍的。

潘金和烧鸡

潘金和烧鸡在洛阳久享盛名。创始人潘根生,1941年其子潘金和开始营业,以其风味独特,经营灵活,故生意兴隆,远近驰名。如今经营潘金和烧鸡的是金和之子栓柱。

配料:丁香、草果、卜拨、豆蔻、大回、小回、花椒等。

特点:制作精细,味道纯正、皮色黄中透红。肉质外焦里嫩,食后满口余香,远销省内外。有诗为证:“佳肴名声噪,顾客千里至。”

不翻汤

洛阳不翻汤,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刘振生。现已传三代人,名刘呼栏,年70多岁。配料“绿豆粉、胡椒、味精、酱油、醋、木耳、粉丝、海带、虾皮、紫菜、韭菜、锦珍、食盐。特点:味道纯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腻,别具特色。

张记烧鸡

榆树园张记烧鸡,为洛阳经营烧鸡的后起之秀。创始人张新忠。其子张铁林于1962年承其父志,经营烧鸡。张记烧鸡现为洛阳名牌烧鸡。1982年《河南日报》、《市场报》、《洛阳日报》均有报导。

主料:丁香、大茴、小茴、草果、芘(艹加不)、桂子、凉姜、当参、挂皮、肉蔻、陈皮、沙仁、花椒、草蔻。 辅料:盐、糖、食品油。

特点:烂、嫩、香。不腥、不硬、不腻、一抖,肉就会掉下来,离骨异常。

新安烫面饺

新安烫面饺,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千里陇海线上闻名。

新安烫面饺,用精白粉作皮,猪前胛后臀肉作主馅,配适量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盐、味精等。把面烫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饺,上笼清蒸,十分钟即可。特点:皮薄如纸,色泽如玉,五味具全,鲜香不腻。

胡辣汤

胡辣汤是洛阳别具风味的小吃,已有百年历史。精烹细作,味道鲜美、经济实惠、方便群众、闻名城乡。始于老城,现遍及大街小巷。

主料“精粉面、粉条、肥猪肉。

配料、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葱花、蒜片、面筋泡。

调料:洛阳名菜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 洛阳 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 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

洛阳水席在洛阳极为普遍,大街小巷的餐馆随处可见,但以老城区南大街附近几家专营水席的“水席园”为佳。当地人并非以大店“真不同”首选。糖色、花椒、茴香、干姜、桂籽、胡椒、精盐、酱油。

洛阳美食

一、汤类:

肉汤

1、人民西路迎宾馆南侧胡同东关牛肉汤,味道醇厚,隔壁豆腐汤门口卖的油饼也非常好吃。

2、华林路与九都路口东大石桥的驴肉汤(原先在大石桥)。

3、爽明街老洛一高南侧的陈记驴肉汤,2、3、5元/碗。

4、启明东路马杰山牛肉汤,近些年退步了。

5、青年宫广场对面胡同里的马小道甜牛肉汤。

6、九都路洛八办隔壁的南关杂肝汤。

7、金业家具城旁边的小胡同里喝杂肝汤的。

11、唐宫路毛家全驴汤。

12、玻璃厂路的一飘香驴肉汤。

13、道南路铁路口岸大酒店刘记虢国羊肉汤,灵宝风味。

14、金谷园的老丹牛肉汤也不赖。

15、洛埔路小碗牛肉汤。

16、道北李记甜牛肉汤,面粉厂向东不到春都。

17、九都西路(实际是长江西路)第二中医院东侧的陕西李记牛肉汤,肉烂汤浓,味道不错。

19、洛阳三中,东边的牛肉汤不错。

20、第二中医院东边还有一家何师傅羊杂汤。

21、陵园路上有个买牛肉汤的,味道也不赖,烈士陵园对面。

24、新街与民族路交叉口西南角铁菊花(人称洛阳第一勺,老早的洛阳报上介绍过她)牛肉汤(绝对一流)。

25、九龙鼎南边,金业路上的匡家小碗滋补驴肉汤!

26、道北陵园路与春都路交叉口北30M(陵园路上)的羊肉汤不错。

27、北关机床厂对面白记豆腐汤和韩城羊肉汤。

28、康乐巷老马家甜牛肉汤。

29、大石桥汤城的马顺斋甜牛肉汤。

30、珠江路上的小郎牛肉汤也不错!

31、机车工厂洛源牛肉汤,比马杰山家的生意还火爆。

33、老城的黄梅路有一家牛肉汤。正宗甜牛肉汤,清真的。在一运公司家属院边上。

34、建设路(铜加工厂往西气站旁)小碗牛肉汤,好喝!

35、凯旋西路过涧东路路口后向西100米路南有个胡同口,进去有家金家甜牛肉汤,味道不错!

36、新街北段铁继花家羊肉汤。

37、启明西路白果家羊肉汤。

38、启明东路穆斯林新村对面的羊肉汤。

39、孙记羊双肠汤:凯旋东路(市土地局对面)。

素汤类:

1、洛埔路九都路路口东北梁记豆腐汤不错,油饼也不错。

2、民主街和东大街路口的刘建国丸子汤。

3、民主街与中州东路路口西北角有一“不翻汤”,晚上出摊,很多很多年了!

4、涧西区四中对面长春路菜市场铜加工厂幼儿园对面的李记豆腐汤(原小李村李记豆腐汤)。

5、爽明街老洛一高斜对面,食品厂北边的金记豆腐汤不错。

6、唐宫路家电市场门口有家豆腐汤也不错。

7、启明东路小健豆腐汤。

8、真不同的豆腐丸子汤。

9、唐宫毛线市场斜对面〔偏东一点〕的“张家豆腐汤”,味道不错。

10、老城西大街,离丽京门不远了,有家“不翻汤”不赖,I去吃过几次,还遇见外国人在吃呢,比较有民族特色。

11、启明西路黄委会对面的豆腐汤。

二、三皮一线类

米皮

1、长安路与景华路路口西北角,玉英米皮,味道好。

2、广百大楼对面饮食街里的莫记米皮味道不错,辣椒油也单卖。

3、凯旋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路东(还在凯旋路上)满口香米皮。

4、玻璃厂路与凯旋路交叉口,碗底香米皮凉皮都还可以。

5、市公安局大楼附近的老薛家米皮也是远近闻名的。

6、黄河路的陈记米皮、无名包子店(是水煎包哟)、张记肉夹馍。

7、丽春西路202汉中米皮,不放辣椒也味道好极了!

8、道北曹记米线。

凉皮(酿皮)

1、凉皮第一人民医院东边清真寺下边有一家味道好极了。

2、夹马营路北端的胖妞凉皮

擀面皮

1、长春路菜市场旁边的擀面皮味道不错。

2、老城十字街口的董记擀面皮。

3、解放路和唐宫路交叉口北边一百米左右,解放路路东,店名好象就叫擀面皮。

4、武汉路中部的一家擀面皮大王不错

5、玻南路西城量贩对面的擀面皮。

6、牡丹广场天津路交叉口的原广州市场擀面皮大王。

7、二胖的擀面皮,就在老城南大街,八角楼西二十米,他家的擀面皮和米线都不错

米线(含米粉、牛筋面、麻辣面等)

1、道北面粉厂往东走,邻近春都厂的曹记米线,牛骨汤、大块牛肉,味道不错。

2、凯旋路解放路路口向东100米路北侧的魏记单锅鸡汤米线,米线和煮鸡蛋都不错。

3、长春路菜市场铜中大门东侧的杨记盖浇米线。

4、西工影院街的王素娥麻辣面也很好吃。

5、湖南路与湖北路交叉口的东边小李村里面的吴记红烧鸡块米线干净卫生味道还很好。

6、联盟路涧西小商品市场对面很小门面的“桂林米粉”味道不错。

7、湹河区熙春东路东段(回中往东)有家冯记米线,很美味。

8、行署路上的田氏米粉,炸酱米粉最好吃,在金城宾馆边上。

9、涧西区江西路上小商品市场侧门旁边的"赵记米粉"。

三、面食类

烩面(削面泡馍等)

1、欧陆家具城后面“林家饭店”的烩面。

2、缠河东来顺西边小巷里的孙记单锅烩面。

3、丹城路好像也有一家林家饭店,也卖烩面,肉是炒出来的,很好吃。

4、偃师华夏广场南边“曲记刀削面”汤味香浓,回味悠长。

5、烩面还有一家纱厂南路健康路口的国安烩面。

6、还有纱厂西路的酱牛肉刀削面,无需我多讲,大家的口碑很不错的。

7、七一路距凯旋路30米路东的陕西油泼面,有很久历史了,味道不错。

8、机车厂饮食城第二排东边第一家的清真烩馍,烩菜也是很诱人的。

9、青年宫下坡那里有家“清真”滋补绘面也不错!

10、一拖集团东方宾馆斜对面新开了一家锦阳川,茄汁刀削面很好吃。

11、长安路上的长霞砂锅面好吃,另外那里的砂锅也很有特色,10块钱一锅,能就着米饭当盘菜吃!

12、王城路凯旋路路口东路北的吴记四川面馆,味道不错。

13、七一路的鸡汤刀削面也很有特色。

14、老成居业小吃园里面的吴记刀削面里面的面和泡馍都不错。

15、白马集团医院东隔壁的穆斯林削面馆!

16、青年宫下坡的妞妞绘面。

手工面(手擀面、糊涂面等)

1、青年宫广场的白记刀铡面都是老字号了,有特色。

2、九都路13中学(外国语学校)东150米的杨记手擀面,有点小历史了。

3、开发区创业路国税局对面的新地面馆的手擀面,味道还行。

4、丹城路妞妞面馆的糊涂面不错。

5、启明西路与夹马营路西那里的平安糊涂面浆面条,兔子头也是一绝。

6、位于九都路与玻璃厂交叉路口“百岁鸡”饭店向西30米“清真马记浆面条糊渡面”。

7、(小建糊涂面)总店廛河东来顺后清真寺旁 分店唐宫路消防队旁

8、百货楼西工饭店里的浆面条。一块钱一碗,味道介乎浆面条和糊涂面之间,恰到好处。那里的涮牛肚值得推荐,一块钱五串,刷上多多的辣椒油,味道超好,是鱼每去必吃的小吃。往里走右拐,有家卖手工桂花小汤圆的,味道不错。一块五一碗,汤香甜解渴,另加另算钱。

9、道北家电市场对面的史记手工面很火暴,还有道北面粉厂斜对面有家陕西肉加馍很有特色好吃。

担担面(含排骨、牛肉面等等)

1、小街天府餐馆的川味面食小吃和川菜都不错。

2、上海市场步行街北口(景沪商场西门对面)原长安路“贺记”麻辣面(凉面)。

3、长春路菜市场里九龙包子店拐弯的“成都小吃”,他家的担担面和粉蒸排骨粉蒸牛肉吃着不错。尤其牛肉,经常卖完。

4、解放路和凯旋路交叉口往北走一点有个郑记四川小吃,那边的担担面也不错,别的还有牛肉面、排骨面还有卤肉。

5、中州路玻璃厂路口“三中”斜对面的“四川担担面”是四川人开的,味道很正宗。另外里面的牛肉面和一些炒菜也味道不错,也挺实惠的。

包子(饺子、馄饨、烫面角、锅贴等)

1、天津路老田馄饨。

2、景华路东头与延安路附近的开封第一笼的罐汤包。

3、青年宫下坡那的李记馄饨、烫面角都很不错的。

4、长春路市场南门东的九龙王包子。

5、西工八一路与唐宫路交叉口的煲仔和云吞,味道不错,生意很好啊!

6、民主街口的胖嫂云吞和灌汤包。

7、新安县转角楼附近的老王烫面角不错。正宗的新安县烫面角。

8、廛河桥头,一院对面的清真包子。

肉夹馍

1、联盟路太原路口向西路北侧的肥肥腊汁肉夹馍,普通的2.5元/个,生氽丸子味道能赶上西安本地,在凯旋路西也有分店,大清花东边。

2、广百大楼后面西南侧的偃师府店肉合,好吃,有特色。

3、上海市场南麦当劳对面诚记山西白吉馍夹肉堪称一绝。

4、广百大楼后的袁记兄弟“好吃大王”肉夹馍不错,那里的小碗汤也是很棒的。

5、长安路五号街的邓记肉夹馍。

四、烧烤涮类(烤肉、烤鱼、涮牛肚等)

1、马坡村的村委会、二蛋等烧烤,回民村,真材实料的羊肉,味道也好。

2、塔西村搞的烧烤涮广场,很多家,其中“青年宫王胖子总店”还不错。

3、南昌路与九都路路口东南角花园酒店南侧的牛肚王涮牛肚。

4、洛南赵村的悠然苑烤全羊,最早一家烤全羊,味道还不错。

5、牡丹广场北边的大喜大韩式烤肉,洛阳比较工薪的韩式烤肉店。

6、南苑路的汉江韩式烤肉,档次较高。

7、七一路的汉城之约韩式烤肉,环境好,味道也不错。

8、邙山森林公园旁边快活林烧烤和烤全羊。

9、邙山森林公园的瑞林山庄烤全羊不错,还有眼睛烧烤在快活林上面。

10、江西路牛肚王涮锅。

11、涧西的宁记牛肚涮锅很不错,总店在景华路与康滇路交叉口往西200米,珠江南路走到头也有分店。

12、建设路中桥绿城大门的东边邓记烤羊排。

13、珠江南路口和黄河路口交叉处,1元5串肉、板筋、小腰子(不去腰腥,大块),可以去解掺,吃到撑死也化不了多少钱。涧西丹尼斯丽新西路口处,1元两串肉(羊肉)、板筋、小腰子(去腰腥,小块),建议吃他家的生烤板筋和一元一串的羊鞭。小李村菜市场,湖北路走到头,和珠江南路口和黄河路口交叉处的类似。

八、其它类美食

1、玻璃厂路洛玻宾馆对面的王记牛肚的炒海河鲜。

2、天津路中原电影院小弟河鲜。

3、启明南路的马记大盘鸡不错。

4、西工长乐街的郭记豆付脑不错,1.3元。

6、老城居业家园小吃街的张波卤肉吃着肥而不腻。

7、机车厂饮食城的大盘鸡。

9、天津路(原中原电影院)的范记臭豆腐!

10、丽新路周口叶氏猪蹄。

12、九都路与下园交叉口的大盘鸡。

13、青年宫下坡妞妞大盘鸡。

14、老城居业家园有家老王横水卤肉不错。

15、中州路定鼎路口西印刷厂招待所门口有一家“××路饭店”的鸡头做的味道好极了。

16、天津路南段725所南边的老三卷饼那是相当了得!从来就没有见过那么多人排队吃卷饼的!

17、八号牡丹路口中州西路上的“大砂锅”不错!那里的砂锅品种齐全,味道也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