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库的旅游价值及我国水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

17.1.1 水库的旅游价值

水库是人类为了某种目的需要(饮用水、灌溉、防洪、发电、航运等)而用人工建造的湖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天然湖泊分布比较少的地区[1]。与天然湖泊不同,水库是人工建筑和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复合体,主要由水体、水生生物、库岸(盆)和水库相关建筑物四大部分构成。

水体是开展各种水上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以开展划(游)船、垂钓、水上滑水、水上摩托艇、水上高空滑翔伞等娱乐活动项目,还可以发展渔业。

水生生物包括各种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传统观赏植物(如睡莲、荷花、金鱼藻)都会引起游客极大的观赏兴趣,同时,包括鱼类、甲壳类(如蟹、虾)、龟鳖类(如龟、鳖)、软体类(如蚌)在内的各种水生动物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垂钓、收集的娱乐机会。另外,大规模的水产捕捞、鱼群洄游活动也是游客观光的对象之一。

水库库岸是进行各种户外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包括水库河流的河漫滩、岸坡和水库四周的山地等,它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为游客提供了进行各类休闲活动的场所,拓展了游客的旅游活动空间。水库库岸的山地为登山、森林旅游等活动提供了场所,实现了旅游空间从水面向陆地的拓展。

水库附属人工建筑物主要包括拦河大坝、水电站、专用建筑物等。该类建筑物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其中大坝是水库的核心建筑物和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观光对象之一。水库的专用建筑物还有过坝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含船闸、升船机)等,其中船闸和升船机的整个运作过程对大多数游客来说比较新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17.1.2 我国水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

水利旅游作为一项朝阳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水利部门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主要是利用一些大中型水库,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提高了社会知名度,成效显著[4]。据水利部资料统计,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共修建了大小水库近10万座,现有100多处较为著名的水库旅游风景区。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国家水利部已将水利旅游与供水、发电并列为水利经济的三大内容[2]。2001年水利旅游比2000年增加了0.8亿元,达到5.2亿元,增幅为18.2%,2001年10月,水利部首批18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评选和命名,拉开了发展水利旅游的序幕,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批准设立19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其中广东有4个(表17.1)。此外,还有近千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水利基础产业地位的确立,为库区水利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库区水利旅游业必将成为水利经济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5]。

表17.1 广东省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截至2005年)

我国的水库旅游事业虽已起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地水库经营状况不一,很多的水库还只是停留在“发电、养鱼、卖水”的阶段[6],一些水库的旅游开发起点低、规模小,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有效的运作方式,造成效益低,有的甚至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等。因此,如何开展这一工作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

二、水体旅游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水体旅游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瀑布、涌泉、冰川、云雾、雨、积雪等不同形式存在于大自然之中,构成了不同的美学特征,充分享受着水文旅游资源给人类带来的愉悦之情。

水文旅游资源既适合开展度假避暑或休疗养事业,同时又可利用广阔水面或急流险滩开发多种康乐体育专项旅游活动,如水上赛艇、划船、舢板、垂钓、狩猎、游泳、潜水、漂流等。还可以利用水面农业、水产养殖,开展水上农业观光、捕鱼尝鲜、采摘莲藕等农作参与性旅游活动。

三、水体资源具有哪些旅游功能?

水体资源具有审美功能、疗养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内涵等旅游功能。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水利科技名词中有关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数量和可用质量能从自然界获得补充并可资利用的水。

在地球上,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