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非理性旅游消费(概念)?

所谓非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它一般表现为消费者不按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进行消费,或是消费时没有考虑收入的约束,或是不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消费,或是对消费品的判断认识不足等

二、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当然是最便宜玩最好的,不喜欢有硬性消费,隐形消费等等,如果有。请提前说出来,到了目的地再说,很多会反抗。现在旅游业做的多去了,不差你一家。货比三家会选择明码实价的旅行社,即使知道会硬让你去消费

三、中国游客境外旅游存在哪些非理性消费

“购物游”背后凸显非理性消费 血拼全球被误读的旅游

“一定记住多带些大的购物袋。”每次带团出游前的沟通会上,资深出境导游周小姐都要这样叮嘱她的客人。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1亿人出国旅游。而AC尼尔森与世界免税协会联合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境外旅游的平均购物花费高达987美元,堪称全球之最。

从最早的港澳游、东南亚之旅到现在的欧洲游、澳新两地、日本游等等,中国游客全球血拼,游走世界各地,扮演着千金一掷的豪客角色。

然而,投诉不断的黑店强买强卖,口诛笔伐的导游回扣,叫好不叫座的纯玩团,永远不用担心客源的靠购物补贴的零团费团队……太多的矛盾纠结在本应轻松的行程中。

为什么平时省吃俭用的我们,出了门就扮演起购物狂的角色?将“吃住行游购娱”浓缩为“购物游”,究竟是导游在推波助澜还是游客心甘情愿?疯狂血拼后带来的是满足还是越理越乱的纠纷?

夏奈尔一抓一把 数码相机成摞拿

中国游客“有钱”名声在外响当当

“这趟行程,大家都满意得了不得,大包小包都拎不动了!太有收获了!”本市某旅行社出境部的傅总刚刚带团从欧洲回来,没有在巴黎漫步的回味,没有徜徉莱茵河的感触,张口闭口,都是“大包小包”,仿佛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购物之旅。

一年前还在法国留学的海伦告诉记者,自己曾在休假日和一位韩国同学去逛香榭丽舍大街,“碰到好几个中国旅游团队,大家见面用中文道‘你好’很亲切。他们手里都拎着不少购物袋,奢侈品商店想都不想推门就进。在一家免税店,好多游客一抓就是好几瓶‘夏奈尔5号’;BOSS西装试都不试,在身上稍微一比划就要两三件;巧克力一拿就是好几把……韩国同学不停地示意我看:你们国家有钱人真多!”

四、大学生消费中的不理性行为有哪些

(一)消费节奏加快、消费方式快捷

据我院调查,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对经济因素方面的考虑减少了,对消费品的购买和更新的速度加快。从实际情况看,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娱乐方面的消费过高,已明显的超出了大学生正常的消费轨迹。如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个月约支出1000-1500元,最少的也有800元,最高的达到几千元。他们认为,为了追求情感,需要进行物质投入,经常是把握不住适度消费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快捷的交易方式,大部分学生拥有银行卡,交通IC卡。各类打折卡等,刷卡消费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追崇,如今网购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消费方式,网购的省时、快捷、方便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

(二)、追求时尚和新潮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

品牌商品不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随着科技高速发达,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人们而更多地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势。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者市场物质极大丰富。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冲动浮躁心态向更趋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为较成熟的价值取向。同时大学生的消费权益保护意识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而日趋成熟。当他们的消费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超消费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最新的调查表明:80%受访学生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名牌产品。追求名牌,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共同观点,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品质,重名牌,有品位的生活的需求与消费观念。存在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如为了追求一款手机或者换上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

(三)、追求个性化、多样化

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这样个性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可以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运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其所反映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

多样化,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众文化被有的研究者称为“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费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这种解释描述了大众文化的某些特征。其中“年轻的”直观上使我们都会意识到:大众文化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烘托和鼓噪。

(四)攀比心理突出,且消费者(大学生)间差异较大

有些大学生虚荣心很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一件名牌服装,情愿节衣缩食,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个别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谎称学习费用开支增大,再次向节俭的父母伸手,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虚荣心的膨胀,又极容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最后导致人格上的缺陷。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加剧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在校园内产生了相当一部分的贫困生。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但也有富裕的学生,如上述一样,他们消费得起品牌名牌,每月的生活费非常庞大,且大都来自于父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