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需一篇关于旅游的论文

我认为写一下“甘肃丝绸之路旅游开发制约因素分析”很有价值,下面有一篇文章看看。只希望借鉴,不要抄袭。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研究

内容提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品位高、内涵丰富,是甘肃省旅游产品的代表,通过对该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研究,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更新,有利于带动甘肃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

1.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该理论被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由加拿大学者Bulter.R.W.提出的。Bulter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1993年保继刚等在《旅游地理学》教材中最早向国内介绍了Bult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1995年保继刚、彭华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广东丹霞山的拓展开发中,新景区的开发对老景区的复苏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1995年谢彦君发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与调整》一文应用Bulter的理论,试图从需求、效应和环境这三个因素入手,分析对生命周期进行控制和调整的途径。

2002年赵西萍等编著的《旅游市场营销学》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分为投放、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投放阶段,旅游产品还未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知名度较低;通过修建旅游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宣传促销,市场逐步打开,游客增幅较快,从而进入到成长阶段;在成熟阶段,游客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对旅游的投入已开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旅游产品的特色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其吸引力会逐渐减弱,游客人数达到峰值后开始出现缓慢下降趋势。旅游企业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改善旅游设施,开发新旅游项目,扩大接待规模;在衰退阶段,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和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由于市场竞争和新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加上环境和社会问题,游客人数会明显回落,特别是长线的团队游客下降,一些旅游设施闲置或挪作他用,这一阶段可采取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或更新策略。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客观规律。任何一项旅游产品的吸引力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市场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都有一个发现与开发、成长与巩固、衰退与复苏(淘汰)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只有了解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措施,才可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2.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内涵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主要指依托历史上著名的丝绸古道甘肃段所涵盖的厚重历史遗存、文化内涵、大漠戈壁、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整合出的各类观光、休闲、科考、健身、体育等旅游产品。历史上丝绸之路甘肃段包括陇右段和河西段两部分。陇右段又分为三条道,即回中道、陇关道(也称大震关道)和秦陇南道,从秦陇南道便可进入走廊道。走廊道即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的“河西走廊”。这些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几乎占甘肃全境总面积的4/5,分布着甘肃省85%以上的旅游资源。由于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乃至世界交通、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享有的高知名度,丝绸之路甘肃段以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成为甘肃旅游的招牌,也是全国旅游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然而,囿于观念、区位条件、资金和人力资本供应不足等多元因素制约,与国际、国内旅游的高速发展相比,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发展缓慢,基本处于投入期和成长期,影响和制约着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为更好地发展甘肃旅游业,有必要利用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做深入探讨和研究。

3.制约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的主要因素

3.1区位条件限制

丝绸之路甘肃段是一个东西长1655公里的狭长地理空间,主要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带,景点分散,旅游费用较高,产品销售淡旺季明显,产品综合效益较低。因此,很多旅游产品的开发项目都得不到以寻求投入产出边际效益最大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3.2观念落后制约

从政府到民间尚未普便树立起旅游产业是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备乘数效应的先导产业的理念,更没有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所以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扶持政策和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意识较差,无法完成与国际旅游活动中由大众产品需求向特殊性、趣味性和有益于健康和环保的个性化消费转移的对接和互动。

3.3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固然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但并不等于这些独特、优秀的资源已经是旅游成品,其间的转化须具备可进入性强,设施配置齐全等条件。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中涉及的相当一部分景区景点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设施配置条件差,管理、服务和接待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的需要。一味地销售这种资源型产品和低开发程度的产品,不仅影响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后劲,也必然导致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未成长起来就被那些具备规划前瞻性、开发高品位、保护性建设、动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众多产品替代而“未老先衰”。

3.4缺乏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的产品营销方式

与其他省份相比,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宣传投入和力度远远不够。云南、陕西、宁夏等省份近年来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和产品的广告宣传上都进行了较大投入,利用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收视覆盖率高、传播范围广、信誉指数高等特点,频繁播出旅游目的地产品广告,打开了较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增加了市场份额,也促进其产品进入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用于促销宣传的费用严重不足,营销手段和营销组合较为单一,成为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5甘肃的各类旅游企业缺乏竞争力

甘肃各类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小,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服务质量不高,竞争意识不强,竞争手段以“价格战”为主。他们缺乏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旅游企业竞争的实力,所以,其产品研发、价格策略、销售渠道、促销方法等均无法使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快速成长为“明星型”和“奶牛型”的成熟期产品。

4.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进入成熟期及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对策

4.1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必须依靠政府主导,重视市场研究,正确认识市场、自身条件优势,提高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优先、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吸引客源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涌入。由于丝绸之路与整个西北地区资源的高度关联性,故在做好本省工作的基础上,需要树立区域共同发展的观念,应加强与西北各省区的联合协作,确定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区域联动方案,围绕丝绸之路共同举办旅游宣传和促销活动,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良性互动和共赢格局。4.2可持续发展策略

4.2.1在世界遗产组织的指导下制定具有突出丝绸之路主题文化特色的、长远的、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规划中应坚持对丝绸之路文化遗迹开发与保护并举,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突出对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的保护性开发。

4.2.2在开发方式上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拥有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资源吸引力强、同一资源的跨行政区管理等因素,易造成盲目开发、掠夺性使用资源的短期行为及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旅游开发应尊重现实,放眼未来,立足于现有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遵循有序开发、重点开发的原则,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开发向精品质量型开发转变,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发展旅游业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型增长方式,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确保产品质量及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建立起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的集约化和质量效益型经济体系。

4.2.3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旅游吸引物的使用寿命,减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减少各类设施报废后的处置工作,从而延缓对资源、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增加旅游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其生命周期。

4.3产品整合策略

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根本途径是使其根据市场上不断涌现出的新需求,做好旅游产品拓展开发工作,动态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针对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的特点、现状,可以从产品的性质、主题、质量、功能和形态等方面进行产品整合。通过深度发掘景区内涵,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内涵,改进旅游设施设备,提高景区的品位与档次,增加新的参与性、探险性和运动、娱乐性等旅游服务项目,开辟新的旅游景观、景点等形式,刺激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满足日益变化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使旅游产品的成熟阶段早日到来并使产品生命周期得以延续。

4.4旅游市场拓展策略

既要寻找新的客源,开发新的市场,又是对老客户进行再开发。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发展旅游产品的新用途,即在原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功能,使老产品焕发新的生命力,如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在原观光型产品基础上,新开辟探险、娱乐、体验等为主题的长城第一墩景区旅游项目,

与原景区形成互补,使产品具备新的功能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二是开辟新市场,即为原有的旅游产品寻找新的使用者,使产品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如敦煌原来以日本为第一客源市场主营入境旅游产品,随着国内游的迅速发展,他们调整市场宣传方向和经营策略,开辟了较大的以华南、华东和东北地区为国内新客源市场。

4.5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对产品、促销、渠道和定价这四个营销要素的组合加以合理的改进和重组,以刺激销售量的回升,如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改变分销渠道,增加直销,增加广告,确定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产品各异的营销组合策略,或在价格上加以调整等,以刺激销售量,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近两年针对国内客源市场组织的丝绸之路旅游大篷车促销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6广铸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策略

文化是人类旅行活动中主动探询和感知的永恒主题,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和十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等宗教朝觐旅游资源;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有保安、裕固、东乡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有西部黄土高原民居、民风特色文化和大地湾、马家窑等人类早期文化遗址等,体现了甘肃丝绸之路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面貌。应充分发掘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只要打破常规的求同产品开发模式,铸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一定会焕发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龚羽飞,何效祖.甘肃旅游文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2〕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江林,刘晓.2003年中国旅游管理研究综述〔J〕.旅游管理,2004,1.

〔5〕唐留雄.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

二、甘肃14市州旅游收入:酒泉领先天水,庆阳、定西、金昌后三位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上厚重的 历史 文化范围,造就了甘肃省独特的 旅游 资源,虽然甘肃省的经济 社会 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全国后列,但是甘肃省的 旅游 业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 旅游 收入也是甘肃省GDP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9年甘肃省 旅游 游客接待量为3.7亿人次, 旅游 总收入2680亿元,游客量增速接近25%, 旅游 收入增速超过30% , 旅游 收入增速排名全国前几位,发展势头极为良好。 2020年受疫情影响,甘肃省的 旅游 经济近乎腰斩,游客接待量下降至2.13亿人次, 旅游 总收入下滑至1455亿元,减幅均超过40%。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甘肃省的 旅游 收入并不突出, 旅游 业发展也非常一般。一方面甘肃省本身经济发展不理想,省域富裕程度相对较低,加上地域狭长旅途漫长,省内 旅游 消费普遍较低;另一方面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距离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比较遥远,而周边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也较为有限,而且人口最多的四川、陕西两省本身就是 旅游 大省,甘肃省并没有非常明显的 旅游 资源优势和吸引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甘肃省的 旅游 资源质量还是不错的,以人文景观为主,但自然景观也不逊色,嘉峪关、莫高窟、崆峒山、麦积山、月牙泉、玉门关都是极负盛名的 旅游 景点,陇南的自然山水、江南风情也颇为迷人,酒泉、天水、嘉峪关、敦煌均为国内知名的 旅游 城市。

甘肃省虽然地处内陆,但外国游客也不少,而且近些年来外国游客量狂飙猛涨,兰州、嘉峪关、酒泉是甘肃省最受外国游客青睐的三个 旅游 城市, 旅游 业也是甘肃省的外汇来源途径之一。

今天就看看甘肃省14个市州的 旅游 收入情况,由于2020年各市州的 旅游 数据失真严重, 下文以各市州2019年的 旅游 数据进行解析,文末会附带2020年各市州的 旅游 数据 。

1、兰州2019年游客量为8208.8万人次, 旅游 收入为766.6亿元 ,是甘肃省唯一 旅游 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市州。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兰州的游客量是非常不错的,同期 泰山所在地——山东省泰安市的游客量为8262.7万人次,基本与兰州市相同,但同期泰安的 旅游 收入为894.4亿元 ,游客人均消费明显比兰州高出不少,事实上这也是整个甘肃省 旅游 业的普遍现状。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 旅游 资源质量在省内并不突出,缺乏高知名度的重量级 旅游 景点,否则 旅游 收入最少会跨上一个小台阶,主要景点有西部恐龙水乐园、吐鲁沟、石佛沟、古梨园、青城古镇等。

2、酒泉2019年游客量为4207万人次,低于天水、张掖两市,但 旅游 收入达到418.6亿元,远超天水、张掖,游客人均消费明显要高于这两个城市 。在 旅游 资源质量方面,酒泉也明显要优于天水、张掖,以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区、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赤金峡为代表,天水以麦积山石窟、伏羲庙为代表,张掖以大佛寺、镇远楼、丹霞地貌为代表。

3、嘉峪关市2019年游客量为1317.6万人次, 旅游 收入为96.6亿元,虽然总量不高,但是游客人均消费比较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旅游 城市。但2020年游客量及 旅游 收入下跌幅度均超过70%,是甘肃省 旅游 经济受挫最严重的市州。

4、甘南藏族自治州是2020年甘肃省唯一 旅游 经济正增长的市州,而且增速还不小,显示出了超强的 旅游 业发展潜力。 相比之下,庆阳、定西两个人口大市的 旅游 数据可以说是不忍直视, 旅游 资源明显匮乏,金昌作为一个地小人少的工业城市, 旅游 经济垫底也比较正常。

对此,你如何看待?

三、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南方人都喜欢去甘肃兰州这座城市旅游?

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西北 旅游 吧,这里的西北指的是新疆、青海、甘肃。

具体说指的是新疆游、甘青环线(青海+甘肃河西走廊)、甘肃陇东游和甘南游。

其中这几年异军突起的应该是甘青环线,这条 旅游 线主要四个节点:兰州、西宁、敦煌、张掖,前两个是交通枢纽和省会,后两个是 旅游 景点集中地和甘青间主要交通窗口。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去兰州,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但是,实话实说,兰州总体来说仅仅是因为地处交通要道,许多游客在此集结顺带参观下几个知名景点,论起景点丰富度和质量和其他地方还是不能比的。说白了就是西部游中转站。 兰州的 历史 积淀相比之下还是不够深,只能说途径顺便看看就好。 如铁路兰州局所言:“出发在兰州。”但是至于玩么,还是去别的地方吧。

感觉越来越多南方人喜欢去兰州 旅游 ,这个感觉其实没有错,数据显示2019年兰州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205.02万人次,国内 旅游 收入765.27亿元。

兰州拉面——最让人误会的国民 美食

中国的城市各有各的优势,但说到吃的方面,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可以说做到了在全国各地生根,自然而言的,兰州和沙县也这两座城市也就名气在外。

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兰州拉面都是青海化隆人开的,兰州本地人只认兰州牛大,这个美丽的误会却完全不会影响兰州拉面的出名,说到底,谁还没有吃过一碗兰州拉面呢。

地理位置

西北五省市中,西北第一大城市太过偏东,乌鲁木齐又远在河西走廊之外,兰州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更为居中一些。

这点从5个省会城市的航空吞吐量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兰州绝对是西北城市中起到一个居中联络的地位。

城市特色

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兰州古称金城,意为“金城汤池”。

旅游 资源方面

西北五省中,陕西以独特的汉唐文化,新疆则以西域特色文化都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旅游 。

甘肃更有着在中华 历史 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河西走廊,而因为地理更为接近的缘故,青海和甘肃的 旅游 现在呈现了一体化的情况,目前西北 旅游 最为红火的青甘大环线串联起了两省最为红火的景点。

相对来说,到兰州的火车和飞机比到西宁的更多更便宜,而西宁和兰州间的交通也相当便捷,到兰州中转顺带体验一下兰州铁桥和黄河母亲也就自然而然了。

随着国内 旅游 业的蓬勃发展和持续升温,西北游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而作为西北重点城市的兰州,更是成为越来越多的南方人的出游首选。究其原因,主要是兰州气候宜人、包容性强、人文气息浓厚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下面简要做一下阐述。

气候宜人

城市文化

特色人文

总结;兰州地处西北,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有 美食 ,有人文,既有生活气息,又有 历史 沉淀,伟大的母亲河赋予了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活力。蓝天白云、青山环绕,美丽的兰州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南方人来 旅游 ,更是得到了全国游客的认可。大美兰州欢迎您!

1.一般来说很多人都喜欢去与自己生活环境不同的地方去 旅游 ,所以南方人来这边游玩的居多。

2.甘肃是一个 旅游 摄影的天堂, 旅游 资源非常丰富,黄河穿省会城市兰州而过,中山桥闻名遐迩,有黄河第一桥之称,白塔山 历史 悠久,登上白塔山和兰山三台阁都可以俯瞰兰州城市全景,黄河风情线非常漂亮,国家主席都赞美了兰州美丽的黄河之滨,五泉山和兰州水车、河口古镇都有自己粉丝,新建的兰州老街也很漂亮。甘肃省博物馆能看到很多国宝文物,也能看到我们中国共产党解放兰州、建设兰州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卓越成绩。

3.来到兰州还可以去兰州周边漂亮的美景,只要时间允许,什么都能看到,朝发夕至,高铁交通便利,雅丹地貌、草原、雪山、沙漠、敦煌莫高窟,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题主说的对,现在很多南方人把甘肃当做 旅游 的首选目的地,原因只有一个,甘肃太美了!甘肃除了没有大海之外,拥有几乎所有地质地貌,有一些其它省份所没有的美景,我认为这是吸引南方人来甘肃 旅游 的最主要因素。

甘肃的省域面积为45.44平方千米,在全国排名第七。甘肃的地域面积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跨度1600多公里,南北宽530多公里,比较狭长。有多种地貌特征,既有沙漠隔壁,也有森林湖泊;既有苍凉的河西走廊,也有灵秀如江南的陇南地区。

甘肃从南到北,各种独特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敦煌莫高窟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张掖丹霞地貌独特而罕见,金塔胡杨林彰显着生命顽强的美丽。北有肃南草原,南有桑科草原;省内两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这些都是有别于南方的风景。

随着甘肃对外推介力度的加强,甘肃的人文、自然、民俗、 美食 、文化会被更多的南方人所接受和迷恋,被甘肃的美景所吸引,来甘肃 旅游 ,体验甘肃不一样的美景和感受甘肃朴实的民俗民风。

相信随着甘肃对外宣传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南方人来甘肃 旅游 ,从而提升甘肃 旅游 的人气指数,带动甘肃 旅游 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好多沿海发达地区的南方人现在有钱了,喜欢外出游玩,什么三亚、厦门都玩过了,南方的一些城市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了。其实,不管哪里人,老在自己生活过的地方转,也没什么新鲜劲,因为一草一木太熟悉了。沿海地区虽然经济发达,但城市农村过度工业化,有点远离大自然的感觉。近年来,南方人流行去西北探险,感受沙漠之旅,去兰州看黄河铁桥,逛一逛白塔山,游水车博览园,去正宁路 美食 一条街走走,品味一下西北各种风味小吃,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兰州,古称金城;兰州,皋兰山多兰花,今称兰州。兰州是个好地方,好人多,人情好;兰州很美丽,山美、水美、人美。看了诸多答题,有人来到兰州,把她说成是中转站而已,还有的说,到中山桥打个卡,“黄河母亲”前面留个影,再找一个小馆吃一碗牛肉面,基本上就可以离开了。

人离开了,就像没有来兰州一样。其实,兰州很大,不仅仅是城关区最窄的一块地方。兰州的风景也很多,除了城关、七里河、西固和红谷外,光安宁区就有好多光顾的地方,滨河路、仁寿山,还有一些小巷也有领略的东西,比如王家大庄的王阳明纪念处等等。

安宁的对岸马摊,刚建好的兰州黄河楼和老街,都是比较能走走看看的地方。景观是一回事,文化又是一回事。来兰州看风景不如苏杭,仰看大楼不如北上广,但兰州有黄河,如果在河边瞭望奔腾的激流,漂过的每片叶子上,都有汉简的痕迹;倾听水浪的拍打声,都是诗词的咏唱。

兰州景区少是事实,但可以把景点拉长。办法很多,给这些景点再添色,那就得靠文化了。景点是有数的,而文化是不可限量的。百度百科的一个词条里带有妙懂百科,有一句话是这样说:“词坛最为系统的词学理论,最为严格的填词实践,最为创新的词学成果。”她就落户在兰州。

“黄河母亲”是身,在其左右可以搭建文化长廊,诗词歌赋和书画是魂;牛肉面可以建个兰州牛肉面博物馆;兰州黄河楼,也可以有文化。总之,文化是魂,这样才能留人。

在诗人的笔下,兰州是这样的: 西北偏北,羊马很黑,你饮酒落泪,把兰州喝醉。

在民谣歌手的歌词里,兰州是这样的: 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

兰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地处大西北,被没来过的人想象成一座荒凉的城市,对兰州的描述,都透着一股豪爽和悲凉,正因为此,让兰州在国内城市中,显得格外有个性。

最近几年的 旅游 旺季,在兰州市区 旅游 地标中山桥,操着各种方言的游客是熙熙攘攘,就像题目中所说的,很多是南方游客。有人不理解,兰州一座 旅游 资源贫瘠的城市,为什么会吸引来如此多的游客。更多的人说,来兰州的游客,很多是来凑数的,他们只把兰州当做去青海、西藏、新疆乃至甘肃甘南和河西走廊的 旅游 中转站。我倒是不这样认为,兰州这座城市,只有你待久了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

兰州有两样在全国很出名的东西,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一是兰州牛肉面,二是《读者》杂志。 兰州牛肉面不稀奇,毕竟国内知名度高的面食不少,但《读者》杂志出在文化荒漠的兰州,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但这就是兰州的魅力所在。兰州沉默内敛不张扬,奔流不息的黄河却又使得兰州奔放不羁,在这片土地上,猛不丁会生出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东西来,如兰州大学现在在国内排名不高,但在很多人心里却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好大学。

兰州 旅游 还有一匹马的贡献不小,就是中国 旅游 标志——铜奔马,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马踏飞燕。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铜奔马是国内最受游客欢迎的文物之一,很多外地游客在兰州驻足,也是奔着铜奔马而来。

夏天的兰州,是国内最佳的避暑城市之一,感受过南方夏日的酷热,乍来到兰州,犹如从桑拿房进入天然的空调房,那种欣喜无法形容。夏天在兰州黄河边,找一家摊位要一份三泡台,吹着河风,感受着夏日的清凉时光,一天的时光就这样悠闲地过去,不亦快哉。

每座城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发光点和可取之处,兰州亦是。而近年来大西北 旅游 的火热,处在西北中心位置的兰州自然不会缺席,南方人看惯了南方的青山秀水,来西北体验不一样的自然风情,何乐而不为。兰州作为很多南方游客西北之行的第一站,游客多也在情理之中。

兰州是真正的冬暖夏凉,这两年非常多的南方人来兰州了

是的,今年我大甘肃真的是火了一把。因为疫情原因,今年夏季不能进疆游,大多数打算进疆的人都转而进入甘肃兰州。

兰州最吸引人的那就是黄河母亲穿城而过,黄河两岸皆是风景, 历史 悠久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成了中外游客和网红的打卡地。

黄河南北两山,五泉山公园和白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飞跃黄河的缆车令很多年轻人跃跃欲试。

这几天炒的很火的,兰州老街也是人山人海,虽然没有 历史 的痕迹,却也突出江南水乡的味道,开业短短几天,吸引了大量的人流。

兰州,一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是今年以来,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举措,更把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使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来甘肃兰州这座城市来感受风土人情。

四、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