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假期出游人次达2.51亿

春节假期出游人次达2.51亿

春节假期出游人次达2.51亿,2022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春节假期出游人次达2.51亿

春节假期出游人次达2.51亿1

春节遇冬奥,旅游年味浓。记者从文旅部获悉,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3%。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文化和旅游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各项工作,疫情防控措施严格,安全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产品供给丰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同时,加大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力度,丰富群众节日生活。春节假期,探亲访友、都市休闲、乡村度假、冰雪休闲成为市场主流,自驾旅游、家庭出游、小团定制、“研学+非遗”成为假日出游的主流模式,广大游客去郊区“包个小院儿过大年”、住民宿成为假日新宠。

“周边游+深度游”模式凸显,近程旅游品质化、个性化趋势突出。 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省内游、跨省游比例分别为78.3%、21.7%。近程自驾游、亲子游、主题公园游、冰雪游等短途休闲活动增量明显,在本地找“年味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过年选择。预约向导、周边精致露营、租车自驾本地游、精致旅拍等近程休闲活动提质升级,品质化、个性化产品更加契合春节出游需求。“民宿即目的地”“泡民宿汤池”成为假期家庭游、亲子游重要方式。独栋民宿受欢迎,“包个小院儿过大年”成为时尚。某民宿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独栋民宿订单量比2021年春节上涨约56%。北京乡村民宿预订火爆,与2021年同比增长1.4倍,呈现“一房难求”态势。

冰雪旅游热度提升,成为春节假日旅游的新亮点。 在冬奥热情持续高涨的带动下,以冰雪项目为主的冰雪游成为虎年春节假期的时尚新潮玩法。北京、辽宁、吉林、浙江、四川、新疆等14条春节假期冰雪主题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发布,带热周边滑雪、温泉、非遗、研学、美食、酒店等业态。河北滦平金山岭滑雪场、黑龙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安徽天柱山滑雪场等景区人气较旺。湖北神农架将冰雪旅游与运动、节日、民宿相结合,打造了“滑雪+赏雪+过大年+住民宿”的组合产品。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于除夕当日恢复开园,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家门口”的滑雪场感受冰雪旅游的乐趣。

传统民俗文化有机融入春节活动,文化迎春氛围浓厚。 各地张灯结彩,扮靓古村古镇,年画、春联、窗花、庙会、龙舞、狮舞等年俗元素营造浓浓“年味”,寺庙祈福、非遗体验、民俗拜年等活动深受游客欢迎。三星堆文物上央视春晚掀起博物馆旅游热潮,“博物馆里过大年”逐步成熟并形成品牌。皖北乡村市集轮番上演精彩节目,淮南寿县大鼓、宿州泗县泗州戏、太和狮子灯等表演,吸引众多周边游客。福建各地围绕“福”文化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

数字技术丰富文化和旅游体验,智慧 旅游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 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开展云展览、云春晚、云讲座、云演艺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服务活动。陕西推出“云享文化·健康过年”线上文旅惠民活动。济南组织开展“云赏泉城 云游济南”系列线上活动。河北、山西、上海、江苏、贵州、云南等地强化智慧 旅游技术应用,方便游客通过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和OTA平台,一站式获取预约、限流、疫情防控、管理服务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引导游客错峰出游,实现科学管控、智慧限流。

春节假期出游人次达2.51亿2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3%。

新春佳节遇到北京冬奥会,让冰雪旅游成为这个假期人们出游的热门选择。数据显示,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以“冬奥”为关键词的搜索热度增长200%;春节假期前3天的滑雪门票订单与去年相比增长33%。飞猪旅行网的数据也显示,春节假期冰雪旅游相关商品订单量比去年春节增长超30%。在去哪儿网平台上,春节假期北京滑雪场的票量,均超过了2019年春节同期票量2倍多,北京的天然冰场如什刹海、颐和园等,也在春节假期迎来游客高峰。

北京渔阳滑雪场总经理李新华说,能明显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到来极大激发了游客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这个春节假期,不光是雪场的人流明显增长,周围的酒店、民宿也是一房难求”。

在南方,冰雪旅游同样火热。景尚旅业集团营销事业部总经理李扬表示,今年春节天气晴好,浙江安吉云上草原滑雪场的门票预订量已经达到去年的2倍,度假区官方酒店等接连3天满房。

商家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满足大众高涨的文旅消费需求。在位于河南的银基冰雪世界,游客可以体验结合冬奥会元素的冰雪亲子竞技赛,在欢乐互动中享受家人的相互陪伴,度过愉快的假日时光。“我们通过与商家一起调整产品思路,创新商品组合形式与营销,希望为冰雪旅游提质升级尽一份力。”飞猪度假事业部副总经理崔宇鹏介绍。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认为,冰雪旅游因北京冬奥会的同期举办成为虎年春节期间最火热的旅游业态,冰雪运动游、冰雪民俗游、冰雪康养游以及室内冰雪游等多类型产品为游客畅玩冰雪带来了诸多选择。“近年来,随着南方滑雪场逐渐增多,南方地区潜在的冰雪消费需求逐渐释放。”吴若山表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为各地发展冰雪旅游带来新的机会,各地应因地制宜打造辨识度高的冰雪旅游特色品牌,精准服务不同消费群体,充分激发大众冰雪消费活力。

除了冰雪旅游热火朝天,这个春节假期旅游市场还呈现近程旅游品质化、个性化趋势突出的特点。文旅部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省内游、跨省游比例分别为78.3%、21.7%。近程自驾游、亲子游、主题公园游等短途休闲活动增量明显,在本地找“年味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过年选择。

春节假期出游人次达2.51亿3

[ 交通运输部通报称,春节假期7天,预计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1.3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长31.7%。 ]

尽管受到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春节假期依然呈现出“安全、平稳、有序”的特点。多地假日市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新消费模式,正带动旅游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2月7日,春节假期刚结束,多部门就发布了最新统计数据:

交通运输部通报称,春节假期7天,预计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1.3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长31.7%,比2019年(疫情前)同期下降69.2%。

其中,预计铁路发送旅客3029.7万人次、公路发送旅客9127万人次、水路发送旅客304.6万人次、民航发送旅客500.9万人次。全国高速公路累计车流量预计23946万辆次,比2021年同期上升约9%,比2019年同期下降约13%。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也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3%。

2022年春节假期,旅客出行出游面临安全与防疫双重考验。

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执行防疫政策提出明确要求: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不得随意扩大限制出行范围;不得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所在地市及全省;不得对低风险地区返乡群众采取强制劝返、集中隔离等措施;不得随意延长集中隔离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限。这使得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相比去年有所增加。

依据百度迁徙指数,分地区看,广东、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以迁出活动为主;相比之下,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区迁入的活跃度更高。这主要反映了春节外出农民工返乡的规律。

从城市间的迁徙活动看,迁徙受疫情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如北京,春节前一周的净迁出指数虽然高于去年,却与疫情前相比明显偏低。

在节前交通运输部2022年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鹏飞表示,受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今年春运期间公众出行主要以中、短途为主。从流量变化看,呈“节前平稳、节中反弹、节后回升”的特征。

交通运输部有关人士介绍,眼下,各地交通部门正精心精细做好春运返程服务。比如江苏交通部门组织志愿者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国省干线、城市出入口处免费提供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用品等。

冰雪旅游空前火热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地旅游、林草部门了解到,2022年春节假期,旅游活动“小型化”“线上化”的.特色明显。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号“乐游上海”6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农历虎年春节假期7天,上海共接待游客1098.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21亿元。

上海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推出“云展览”“云演出”“云课堂”等,累计吸引326.99万人次浏览和参与。携程、抖音、美团、腾讯、得物等推出的“云上过大年”主题活动累计浏览量近6亿人次。话题浏览、视频播放量达2.1亿次,直播互动观看近400万人次。

江西明月山旅游度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假期人气火爆,除夕至初六7天共计接待游客83.61万人次,综合门票收入5821.51万元,旅游综合收入60547.47万元,同比2021年分别增长11.54%、16.34%和13.7%。

受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各地冰雪旅游空前火热。今年1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2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名单里,以“冰雪体验”“滑雪体育”“冬日时尚冰雪”为关键词的景区景点最为集中。冰雪旅游在今年春节假期急剧升温。

携程数据显示,连日来,以“冬奥”为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比往年增长超过200%。在北京后海、颐和园等景点,从大年初一开始,游客们就成群结队地赶来滑冰、玩雪。在云南,滑雪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两成。今年春节假期滑雪门票订单同比增长33%,滑雪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52%。昆明融创雪世界、曲靖大海草山滑雪旅游度假区等冰雪游景区人气旺。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但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今年春节假期,旅游活动也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7日,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春节受连续阴雨天气和深圳疫情影响,游客量大幅锐减。除夕至正月初六,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接待游客量约为2.8万人次(往年超过10万人次),同比下降七成。

生态旅游超过国内旅游人数一半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生态旅游业没有消极懈怠,而是贴近市场和公众寻求突破。国家公园、森林步道、冰雪旅游等成为旅游热门。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林草专类园、国有林场、国有林区等区域共接待游客20.93亿人次,超过国内旅游人数的一半,生态旅游游客量已恢复至2019年游客量的约70%。

以广西为例,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介绍,2021年,全区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年接待游客量约1.45亿人次,总消费额超1300亿元,占全区文旅产业总收入的20%以上。

广西是森林资源富集区,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广西已建成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人家等森林康养目的地158处,创建62处森林康养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森林康养集散中心。

“来宜春的游客,多是冲着森林旅游来的。”江西省宜春市林业局局长介绍,作为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宜春做好养生休闲、文化创意、生态观光三篇文章,打造了既有看头又有玩头的休闲度假产品。

介绍,观光、游憩、住宿、餐饮、会议、商务洽谈、康养等“全套”的旅游服务,拉长了宜春的旅游产业链,在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的同时,也增加了旅游综合效益。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明确,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旅游;推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推出一批生态旅游产品和线路;丰富优质产品供给。

马蜂窝旅游国内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对此表示,后疫情时代,“人山人海”的大众旅游路线逐渐“退居二线”,文化、艺术、体育、生态、亲近自然等重体验的内容逐渐走红,也成为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的研究结果预测,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疫情影响和市场因素,预计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39.8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2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预计出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达两成,恢复至2019年的两到三成。

该数据分析所研究人员胡咏君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冲击仍在持续,宏观经济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旅游业表现得更为明显,需要对困难、问题和风险做更充分的准备。

二、国庆假期机票预订量上升,价格比中秋上涨13%,国庆出游热情有多高?

伴随着各种搜索数据、票价数据库的提高,在今年的最后一个国家法定假日显出了群众出行的满满的热情。

依据航班管家APP数据信息,航班管家APP国庆节机票查询预订量环比上周提高2.1倍。据好几个在线旅游平台和民航大数据平台表明,在今年的国庆假期,中国航线飞机航班量与票价均远高于在今年的中秋节假期,出行总数也较为中秋节有显著增加。

针对航司来讲,十一国庆假期是近年来其把握住的行业最后一个国家法定假日。就预测分析情况看,十一假期的航线订购量远高于中秋节假期。

澎湃新闻记者从航旅纵横层面获知,十一期内,中国航线预估出行人数超过320万,每日出行总数较中秋节长假增涨约15%。

在其中,十一期内受欢迎终点前十为上海、广州、北京、昆明、深圳、杭州、西安、南京、重庆、长沙。十一期内受欢迎航线前五为上海-广州、杭州-广州、深圳-杭州、西安-广州、沈阳-上海。

自中秋节至今,十一假期期内国内航线订购量也逐渐上涨。去哪平台数据表明,9月25日的飞机票预订量较两周前提高达10倍。

十一假期中国货物运输航班计划实行量层面,据第三方民航数据信息APP“航班管家”资料显示,2022年国庆假期,截止到9月27日方案飞机航班量91063载客量,依照现阶段民航运作趋势,在没规模性当地疫情发生的情形下,预计2022年国庆假期中国民航实行货物运输飞机航班量6.2万架次。

多名航司内部员工告诉澎湃新闻新闻记者,今年国庆假期销售市场确实优于今年中秋节假期。多名航司工作人员还讲解称,因为各地提倡国庆假期就地过节。对航司来讲,还需发布不同类型的商品拉动消费。

伴随着要求提高,飞机票均值付款价钱稳步增长。同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张明阳详细介绍,对比中秋节,“十一”的假日时间和游客均值出行半经都那么长,长途探亲访友的学生们和外地流动人口就会选择在假期回乡,并提早预定机票。

去哪平台数据表明,2022年十一假期中国航线飞机票均值付款价格是666元,与中秋节期内对比增涨13%。但机票价格同期相比2021年十一假期减少了14%。

在其中,一部分受欢迎航线经济仓价钱已飙至全票价。在去哪儿旅行App上,北京-丽江,上海-包头市,广州-湖南张家界,广州-九寨沟等度假旅游航线,9月30日、10月1日经济仓价钱已涨至全票价,10月3日才会4折下列低价票。

据航班管家数据信息,票价层面,2022年国庆假期经济仓均值票价(未税费)在600块左右,同期相比2021年降低5.3%,10月4日为假日票价底点。

2022年国庆假期,TOP10航线经济仓均值票价均小于或差不多2021年同时期,在其中票价减幅前三的航线分别是杭州萧山-深圳宝安(-26.4%)、成都双流-深圳宝安(-23.2%),重庆江北-深圳宝安(-15.7%)。

为拉动消费,许多航司发布一部分航线的票价优惠促销。在其中,海南航空公司公布国庆假期期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40余条受欢迎航线上发布飞机票回馈活动,折扣低至3折以下面。

三、国庆假期出游4.22亿人次,收入2872亿,大众的假期体验感如何?

整体应该还是挺不错的,因为毕竟在近三年时间,大家能够出去旅行已经是一种奢侈了。能有这样的一个收入,从这个数据来看,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毕竟现在我们都在经历着全球经济危机,还有反反复复的疫情,这些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所以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我们现在的生活空间还是有很多城市能够做到让普通群众恢复到正常生活的状态。

普通群众普遍对于能够出行都已经感觉到非常幸福了,因为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因为各种原因是不能够出门旅行的,有这样的一个体验,从这个消费数据来看,大家还是非常享受这个黄金周给大家带来的旅盛况!能够出行的人应该是感觉到幸福的。毕竟这样长时间的休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少见的。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4.2%。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在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国庆节假期,全国各级文化馆组织活动13940场,参与人次5927.48万,共有10801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A级景区总数的75%。

在这样的数据支持下,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普通人出行还是有些问题。但是相较于其他人,能出去旅行的人还是比较具有幸福感的,在这个七天的国庆假期中,能够举家团聚,欣赏一下美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所以我相信对于这个数据而言,也见证了很多家庭幸福的瞬间。

四、“五一”假期国内出游1.6亿人次,此次消费呈现了哪些特征?

通过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五一假期五一的数据显示,今年的五一的出游消费呈现了三大特征: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地区,乡村旅行备受青睐。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大众出行的空间距离缩短。三线下消费往线上消费转移,云演艺、云展览、云蹦迪、云消费等备受喜爱。

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受疫情影响,人群的聚集往往带来了疫情大范围传播和被感染的风险。2022年五一出行人次1.6亿,二出行的主要客源地从城市景点往周边的乡村的转移。乡村的空间范围更大,减少了人群的聚集,人们在出行上更愿意选择相对疫情风险较低的乡村旅游。露营、徒步、野外踏青更受喜爱。

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空间距离变小。由于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省市之间的通行往往都需要48小时或者24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为了不给国家添乱、不影响其它城市,害怕隔离带来的工作影响。大众旅游出行往往选择了距离居住城市更近的周边乡村,时间上也缩短了,据携程相关数据显示,本地游的订单超40%。涌现出一波“微旅游”的热潮。

三、在旅游消费上呈现出由线下转线上消费的趋势。为了减少人群的聚集,大型演艺、演唱会、大型展览都逐渐转到线上,即可让大众在五一假期间观看演艺、演唱会、展览,又不会人群聚集导致疫情传播。

其实今年开年以来,疫情一直持续,今年的五一假期旅游人次同比下降了42.9%,很多景点也无人光顾,大量门面关门闭市。和旅游业相关的住宿业、餐饮等行业备受打击。这次的五一出行的趋势也在预料之中,想一想还有很多人因为封控居家2个有余,能够在城市周边走走的人已经非常幸福了。

五、文旅部:中秋假期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

中新经纬9月21日电 据文化和 旅游 部网站21日消息,综合各地文化和 旅游 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测算, 2021年中秋节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 旅游 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 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78.6%。全国文化和 旅游 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一、提高政治站位,周密组织部署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意识和守土意识,提前谋划和启动中秋节假日市场工作。节前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文化和 旅游 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产品供给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召开部行业安全生产组专题会议,对假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通过新闻发布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假期出游提示,提醒游客安全文明 健康 出游。

二、综合研判形势,科学精准防控

严格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暂未恢复旅行社、在线 旅游 企业出入境团队 旅游 及“机票+酒店”业务。严格实施跨省 旅游 经营“熔断”机制,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暂停旅行社及在线 旅游 企业经营该省的跨省团队 旅游 和“机票+酒店”业务。严格做好 旅游 各环节的疫情防控管理,旅行社合理控制团队规模,做好游客的信息采集、 健康 查验、体温监测。各文化和 旅游 经营单位加强对员工的 健康 监测和管理,确保 健康 上岗。严格落实 旅游 景区“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景区合理控制游客接待上限,落实门票预约制度,做到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踪。新修订印发旅行社、剧院等演出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娱乐 场所等四个疫情防控工作指南。针对行业从业人员开设疫情防控学习专栏并组织学习。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提醒游客假日出游期间做好个人 健康 防护。

三、丰富市场供给,假日品质提升

中秋节期间,各地应对多样化文化和 旅游 消费需求,积极推动“本地人游本地”,强化资源整合力度,推出了一批具有地域和民俗特色的文化和 旅游 产品,文化馆、博物馆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和 旅游 场所成为热门打卡地。近郊游、乡村游、自驾游热度较高。北京环球影城开园带动主题公园热,上海迪士尼、北京欢乐谷、珠海长隆海洋公园等众多主题乐园也成为国内游客中短途旅行的热门之选。游客主动错峰出行,自觉佩戴口罩、配合做好各项防疫工作,高品质的文化和 旅游 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游客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