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尖3》热播是否能又掀起新一轮美食旅游热潮?
随着《舌尖3》在春节期间开播,美食旅游又掀起新一轮热潮“吃、住、行、游、购、娱”是构成旅游的6大要素,“吃”对于旅行的意义非同小可,旅游公司对于从“吃”到“游”的延伸也顺理成章,纷纷加码旅游餐饮的细分领域。同时,美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的地服务时,该如何挖掘美食旅游的潜力,促使更多的游客进行深度的美食体验,值得探讨。
旅企加码“美食之旅”
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舌尖3》”)在央视开播,旅游业“舌尖”生意潮再度袭来。
目前,在线旅游网站仍有不少涉及“舌尖之旅”的线路,比如云南旅游的“云南昆明+腾冲+瑞丽+芒市6日游线路”中,便专门安排游客一品当地美食。众信旅游直客营销中心总经理王振?h告诉新京报记者,美食之旅成为游客们追逐的新方向。在2014年、2015年,众信旅游就曾推出美食之旅、味蕾地图等主题美食产品系列。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携程美食林成立以来,在国内外的路线例如日本和莫干山等地推出过一系列“美食林之旅”的主题活动。美团旅行相关负责人也称,在《舌尖3》播出之际,美团点评推出《舌尖3》主创团队分享幕后花絮及心路历程栏目,今年正考虑推出“美食地图之旅”栏目系列。
热门餐厅预订环比上涨40%
“吃、住、行、游、购、娱”是构成旅游的6大要素,“吃”对于旅行的意义非同小可。据2017年旅游消费数据显示,购物消费支出实际转移到了享乐型消费上,美食、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正大幅增长。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球自由行报告2017》也显示,中国人尤其喜欢用味道来记忆一座城市,使美食消费的增长尤为显著,美食之旅得到的反馈也不错。
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游客将“食”作为一种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2017年,携程美食林的数据显示,约76%的游客会在出行前对餐厅进行浏览,对热门餐厅提前进行预订的人数环比上涨约40%。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下,人们对美食的消费需求呈现更加细分化的偏好。美团旅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在旅行过程中,对于餐饮的真实需求潜力巨大。“酒+餐”模式一个月即为合作的酒店伙伴带来共1.5亿元的餐饮销售额。旅行和餐饮的一站式预订,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旅行体验,也可以全方位提升商家综合收益。
在线平台争夺餐饮细分市场
餐饮是目的地碎片化资源中重要的一环。随着“机+酒”格局逐渐稳定,目的地细分市场热闹起来。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发力目的地美食也能够提升企业在目的地的话语权,尤其是在出境游市场。
对于旅游者来说,寻找餐厅和点餐过程中信息很不对称,尤其是出境游,更需要平台从中连接。2016年,携程成立餐饮品牌“美食林”,并在今年1月和Priceline旗下的在线餐厅预订平台OpenTable达成合作。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美食林将继续扩张版图,打通上下游,增加用户数量和使用场景。背靠美团与大众点评的美团旅行在美食方面,具备用户长期积累的使用场景,并于2017年推出了“酒+餐”的一站式预订。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平台对于目的地的美食榜单评选也十分热衷。分析指出,平台可以通过榜单同时抓住游客和餐饮提供商。
此外,这一细分领域也催生了一些创业公司。全球餐饮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同的区域、产品、制度、服务存在差异,这就给了中间服务商一定机会,比如B2B服务商途中美食,其创始人周历健曾坦言,“出境游餐饮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与潜力并没有真正激发,这需要更多玩家参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全球的旅游消费现象有哪些!
旅游消费就其消费主体而言,属于个人消费范围。旅游者是否选择旅游消费活动、什么时候消费、消费什么旅游产品、消费层次与消费量怎样等诸多旅游要素,都取决于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意识和倾向、旅游消费习惯、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水平等,最终的旅游消费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
旅游消费的精神性
旅游消费作为一种个人消费,从内容上来看,包括精神和物质2方面,除了有形的以商品形式存在和无形的以文化形式存在的精神消费品以外,还包括以此为依托的消费性服务在内。所以,旅游消费包括人们在旅游中获得的满足其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旅游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以这些为依附的旅游服务3个方面。其中,物质形态的旅游产品的消费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或其中极少的一部分,旅游者真正所消费的是以物质的旅游产品为依托的精神和服务产品。
旅游消费的高层次性
人们的消费需要包括基本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三个方面。基本生存消费是维持个人和家庭最低限度的消费标准;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则是人们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和体力,从而达到劳动力内涵扩大再生产要求的消费。旅游消费是人们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之后而产生的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旅游消费是综合性的消费
旅游消费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之中,因而综合性的特点较为突出。首先,从旅游消费的对象看,旅游消费的是旅游产品,而旅游产品本身是一个综合体,它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既包含物质的因素,也包含精神的成分;既有实物产品,又有以活劳动表现出来的服务;既有劳动产品,又有非劳动的自然创造物等。其次,从旅游消费的内容看,旅游消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旅游者必须购买交通产品以实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问以及目的地内部的空问位移;必须购买住宿和餐饮产品以满足食宿方面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必须购买游览、娱乐产品,以实现旅游的目的。可见,旅游活动是集行、游、住、食、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再次,从旅游消费的效果看,旅游者所获得的是一种综合的消费效果。旅游消费不仅满足了旅游者的精神发展及享受的需要,同时,由于旅游者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在旅游过程中也有诸如吃、住等的基本生存需要,旅游消费也满足了旅游者的这种较低层次的需要。
旅游消费是一种以劳务为主的消费
这里所说的劳务是指服务。服务是以活动形式存在的。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旅游者首先必须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因而必然要消费一定量的实物形态的产品,但从总体上看,服务消费占主导地位。旅游服务消费,不仅在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贯穿于旅游者整个旅游活动过程的始终。旅游服务消费主要包括住宿服务、翻译服务、交通服务、.导游服务、代办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购物服务、餐饮服务等。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质量,影响旅游企业的形象。
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的生产、交换的同一性
在一般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消费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先有生产,然后才有交换和消费。而以服务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则不同,,旅游产品是不可转移的,旅游者必须离开常住地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旅游者的实际购买、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就是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旅游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在时问和空间上都是统一的。它们同时产生,同时终止,具有不可分割性。
旅游消费具有不可重复性
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一方面表现在同一时问旅游者只能购买一次旅游活动,从而只能消费一个单位的旅游产品,而不像物质产品那样,消费者可以同时购买多个或多种’产品。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者来说在时问上具有暂时性。这就是说,某个旅游者只在他购买该次旅游活动的时问范围内,他才对该旅游产品具有使用权,而不像其他物质产品,消费者在购买后即对其拥有所有权,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随意转借他人使用。一旦旅游活动结束,该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权即告结束,旅游者消费活动亦随之停止。对于旅游产品中服务的部分而言,时间性则更为强烈。旅游活动结束,旅游者离去,旅游消费终止,旅游服务也即告终止。可见,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和不可储蓄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是不可重复的。
旅游消费是弹性较大的消费
旅游消费是在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而产生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需要。一般来说,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小,而满足人们发展和享受需要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旅游消费属于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除旅游产品的质量、价格、旅游者的收人水平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旅游者的个性特征如年龄、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因素,以及旅游地的旅游供给因素和客源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旅游消费具有多样性
由于人们的旅游动机不同,选择旅游活动的形式也必定千差万别,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必定有不同形式的消费水平、消费范围和消费结构。每种旅游活动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大相径庭。因此,旅游消费具有多样性的显著特点。
旅游消费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
从旅游消费的综合性特点派生出旅游消费的互补和替代的特点。旅游消费的互补性是指一项旅游消费的实现必然伴随着其他项目旅游消费的产生。如旅游者到某地旅游,除了要支付景观游览费外,还要支付住宿费、餐饮费等。旅游消费的互补性特点要求有关部门及企业互相配合、加强合作,才能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旅游消费的替代性是指旅游消费对象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质。
三、景区民宿爆满、星级饭店升温,旅游市场是否出现报复性消费?
一年有两个假期,十一和春节都颇受大家的喜欢,而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因此很多人把长期的旅游都放在了十一,毕竟七天假单纯的呆在家里太浪费了。而这一次的大数据也发现,十一的景区民宿都爆满,并且星级饭店升温,那么旅游市场是否已经出现了报复性的消费呢?
旅游市场并未出现报复性消费
我觉得现在的情况还不至于被称呼为报复性的消费,只是因为正好有一个长假,因此大家想趁着这个长假出去游玩一下。本来碰上节假日,这种旅游景区都是爆满的。而且确实是因为疫情太久了,所以大家想要旅游的心会迫切一些,有这样子的一个节假日大家都不愿意去浪费,但是这样子的情景还远远没有达到报复性消费的情况。
疫情对于旅游市场的影响
做旅游的真的太难了,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在反反复复的,21年从广州到南京到福建, 疫情永远都是在零星的产生,大家以为安全了但是突然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因此网友出去旅游还是颇有一些害怕的,毕竟旅游本身不是必需品,大家还是更希望有一天可以脱下口罩去旅游。而且现在一些学校对于小孩子的要求限制也是比较严格的,比如我同事想带他孩子去苏州玩一下,但是学校要求不得出南京,因此很多的家长都没有办法带小孩子外出,这个影响是非常的巨大的。
旅游的报复性消费或许要等到3到5年之后
据我的保守估计,我觉得等到旅游的报复性消费至少要等到3到5年。因为国外目前的疫情还是非常的严重,除非等到疫情彻底常态化或者说有疫苗遏制的时候才会出现报复性的消费,毕竟现在对于疫情的要求还是非常严格的。
所以旅游业现在还是风雨飘摇,做旅游的朋友们真的是需要小心谨慎。
四、游客点4道菜花费近千元怀疑被宰,为何出门旅游经常会遇到这种事情?
每年到了旅游旺季都会出现类似4道菜花费近千元这种事,游客遇到这种事追根究底的原因就是管理不够严格,惩罚力度不够大,虽然每次都会说会严厉制裁这些无良商家,游客挨宰的事依旧是屡禁不止,只有真正把管理监督做到位,只要查实有宰客行为就取消经营资格,只有重罚才能遏制这种情况发生!
出门旅游多花钱很正常这个想法估计很多人都会有,很多商家也正是抓住了游客的这种心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抬高物价,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游客一定要拿起手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出门旅游可不是一定得花冤枉钱!
1、一共点了4个菜花了近一千元钱
游客小龙和2个同伴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趁着最后一个假期出来旅游,在广西北海一家自捕自销的海鲜餐馆吃饭,当时几个人看见所有菜的价格都是明码标价的,于是就点了几个当地的特色海鲜,一共就点了4个菜,白灼虾,粉丝蒸沙虫、辣炒油螺、香辣灼金贝,店员把他们挑的海鲜当面称重,但是小龙他们问是多少钱,店员回答说结账就知道了,没想到结账的时候这几道菜竟然花了974元,小龙他们由于人生地不熟只好付账,而且老板还让他们在账单上签了字,小龙回到酒店越想越觉得生气,因为当时称重的时候店员手法特别快,他们几个都来不及看清楚重量是多少。这一顿饭花了近一千元钱确实有点太亏了,于是拨打了12315进行了投诉。
对于小龙他们的质疑饭店老板的态度也是非常强硬的,他认为根本不存在宰客,他的菜品都是明码标价,而且都是在顾客的面前称重,小龙他们也都签字确认过的,之所以小龙他们觉得贵是因为小龙他们点的沙虫和田螺都是价格比较贵的海鲜,他们的标价也并不贵,就是在网上买冷冻的沙虫和油螺也都要7,80元一斤,餐馆要加点损耗什么的买到130元也不算很高,餐馆老板认为小龙说他们宰客那就尽管去举报好了,他们没有宰客!他们是明码标价!
2、小龙他们到底有没有被宰呢?
经过市场调查,活沙虫和油螺的批发价大约是60元一斤,这家餐馆卖给小龙他们是138元一斤,由于餐馆也是要赚点利润的,这个价钱也不算太贵,但是看小龙他们的账单,白金贝竟然要了6.3斤,白灼虾要了9.8斤, 这个重量和小龙他们吃到的分量不相符,可能猫腻就在这里了,但是由于饭菜都已经吃完了,调查可能就有点难度了,毕竟称重结账都有小龙他们的签字认可,剩下的问题就要由市监局继续去做调查取证工作了。在当地的大众点评里网友对这家店的评价也是意见不一,有人说这家店确实存在宰客现象,但是也有人说海鲜价格是随行就市,每个季节都不一样,加上小龙他们点的沙虫和油螺本身也比较贵,而且自己也签字了,这就不算是被宰了。现在市监局还在调查中,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希望市监局给大家一个公正的结论。
3、屡禁不止的宰客行为
我们姑且不说小龙他们吃的沙虫和油螺价格,就是白灼虾和白金贝这个量也有点过大了,就是3个大小伙子也吃不下这么多吧?关于旅游挨宰这种事很多人都有同感,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惩治力度不够,既然有不少人有反应的话,有关部门就应该调查清楚,不能听之任之,而作为游客也应该坚决对有宰客行为的商家坚决举报。不能有反正这地方就来一次,下次不来了,挨宰也认了的心理,一定要用消费者协会、公安机关、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举报,维护自身权益,让这种宰客行为失去生存的空间。
不少去过北海的游客都感觉他们的海鲜价格比较高,我个人认为,海鲜本身是有季节性的,像在休渔期价格肯定要贵一点,作为游客在出行前也要关注一下当地的价格,做到心里有数,而且在没有搞清楚钱不要轻易签字,付款时查验账单,核对结算价格与下单是否一致,做到明明白白消费,一旦发现有乱收费现象坚决举报!
五、男子在五台山景区饭店吃饭,六个菜竟消费了八百块,景区饭为何这么贵?
景区的饭都比外面更贵,是因为景区里面的房租和人工成本要比其他地方贵很多,老板为了赚钱也会把菜价提高很多。并且很多景区远离都市,这些游客们不在景区吃饭,也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温饱,所以这些老板们也会把自己的价格抬高。
一、景区的房租和人工成本更高。
现在大家都喜欢用旅游的方式排解自己的生活压力,所以每一个旅游景区里面的餐厅都是很赚钱的。旅游景点中的一个店面可能会被很多人竞争,所以最终开发商也会把店面租给那个愿意给高房租的人。旅游景点大多离市区比较远,所以这里面的员工大多都要保吃包住,并且旅游景点的日常工作比较忙,所以老板给员工的工资也要高于其他地方。正是因为景区的地点比较偏僻,所以老板在采购食品的时候需要花费更多的运输费用才能把那些原材料弄进来。老板们在开店的时候肯定是为了赚钱,所以他们会把所有的成本都加在菜品里,这些最终由由消费者买单才能保证老板的利润。所以我个人觉得景区的饭比外面卖的贵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景区里面开店的成本要比外面高很多,所以菜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二、景区大多都是一次性客户,老板们只想赚更多的钱。
很多都市里面的老板都会考虑价格和口味的因素,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饭店能够有更多的回头客,这样才能维持他们生意的稳定。但是对于景区内的老板就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客户大多都是一次性的,对于很多景点来说大家去过一次以后就不会再去第二次了,所以这些老板们只会考虑自己的利润,根本不用考虑是否能够留住这些客户。所以这些老板就会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利润上,他们会在大家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把价格定到最高。
景区内的菜单都会把价格写的很明确,如果觉得自己的消费能力不足,那就少点一点等到出旅游景点以后再吃。我个人觉得在吃完饭以后抱怨消费太高的人大多都是不想买单的,因为他们在吃饭以前就已经知道了价格,还要点六个菜就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了,毕竟老板开店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的,这个也需要游客和老板之间的相互理解。
六、“五一”假期国内出游1.6亿人次,此次消费呈现了哪些特征?
通过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五一假期五一的数据显示,今年的五一的出游消费呈现了三大特征: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地区,乡村旅行备受青睐。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大众出行的空间距离缩短。三线下消费往线上消费转移,云演艺、云展览、云蹦迪、云消费等备受喜爱。
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受疫情影响,人群的聚集往往带来了疫情大范围传播和被感染的风险。2022年五一出行人次1.6亿,二出行的主要客源地从城市景点往周边的乡村的转移。乡村的空间范围更大,减少了人群的聚集,人们在出行上更愿意选择相对疫情风险较低的乡村旅游。露营、徒步、野外踏青更受喜爱。
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空间距离变小。由于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省市之间的通行往往都需要48小时或者24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为了不给国家添乱、不影响其它城市,害怕隔离带来的工作影响。大众旅游出行往往选择了距离居住城市更近的周边乡村,时间上也缩短了,据携程相关数据显示,本地游的订单超40%。涌现出一波“微旅游”的热潮。
三、在旅游消费上呈现出由线下转线上消费的趋势。为了减少人群的聚集,大型演艺、演唱会、大型展览都逐渐转到线上,即可让大众在五一假期间观看演艺、演唱会、展览,又不会人群聚集导致疫情传播。
其实今年开年以来,疫情一直持续,今年的五一假期旅游人次同比下降了42.9%,很多景点也无人光顾,大量门面关门闭市。和旅游业相关的住宿业、餐饮等行业备受打击。这次的五一出行的趋势也在预料之中,想一想还有很多人因为封控居家2个有余,能够在城市周边走走的人已经非常幸福了。